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逐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近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理想的追求和对教育机会不均现实的关注却一刻也没停止,尤其在当代,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敏感话题。对这个问题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同时,教育机会均等又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口号。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平等的王国,把教育机会均等理解为“平均主义”或“结果均等”,也会造成思想混乱。 相对于旧中国畸形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建国以后,为了增加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机会,我国政府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从总体上看,呈现教育平等化的趋势。然而,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宏观的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之间,同时还存在于微观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进一步努力消除或淡化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参照近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尺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尤其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有关这方面的误解(如模糊平等的阶级实质,把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混为一谈,把社会主义想成“平等的王国”)加以澄清,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剖析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的教育外部和内部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是:正视现实,寻求变革;合理地确立教育政策取向;重视教育立法,加强教育督导,全面实行依法治教;在各级各类教育方面,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倾斜政策,缩小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教育系统微观方面,重视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研究,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平等意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以杭州地区的中产阶层为研究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当前杭州地区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消费行为以及相应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杭州地区的中
随着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企业人员群体的科学素养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成为社会学界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本论文以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对此力求进行创新性、前瞻性的研究。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农民的普遍小康、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农村公共物品合理有效供给。税费改革是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筹资方式的改革,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公共物品及其供给理论,以税费改革后霍邱县农村义务教育供给的个案材料为例,全面说明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深入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
本文以生活时间分配和闲暇生活质量作为研究出发点考察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生活时间分配和闲暇生活现状,依据闲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全面评估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从特
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进行了较有深度的探讨。本研究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通过访谈法、文献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制度的视角、农民的视角以及宏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