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信息等的交易成本锐减,国际间的直接投融资、技术转让成为世界市场上最具有活力的竞争模式。生产、市场、资本的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发达经济体来自成熟的贸易、金融和生产优势的挤压。我国的国有资本组成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保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增强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切实提高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要可持续的保有国有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和模式,走产融结合之路,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我国国有资本产融结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保持国有资本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例适度,维持产融平衡。产融结合,重点是要保证充分的为产业资本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而我国的国有资本运营要想焕发新的活力,更需要保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比例适度,优化结构,只有才能在金融逐步放开的过程中确保产融平衡。国有资本产融结合,首先要解决国有企业内部资金不足问题。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变对银行高度依赖的间接融资转化为市场化的、多元化的直接融资。这不仅能够缓解信贷资源紧张的种种压力,还能够从根本上把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降低下来。因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重化工业国有企业通常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它们拥有大量可以作为抵押的资产,可以满足银行的审慎性、控风险的要求,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这些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这些国有企业应该逐步弱化对重化工的生产经营,并实现产业资本的战略性转移。其次,国有资本产融结合还是国有企业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起步。中粮集团、华润集团、联想集团等在产融结合、产融平衡方面都具有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中粮集团通过全产业链投资,支撑起这项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粮集团的运营布局涉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期货等,其金融板块的收益远远大于实体产业链的收益,对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起到了充分的辅助服务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初具规模。在国资委管理的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7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其中成功范例更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只有国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保持适度比例,才能促进产融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要以满足产业资本发展需求为目标,创新金融资本的运作模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市场经济建设起步更晚。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未臻完善仍是制约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能否实现产融平衡就成了解决国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盈利优势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依靠传统的产能性扩张战略,无法使自身的发展速度与整个市场体系相匹配,从而会在激烈到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或被淘汰。当前,金融资本平均利润率明显高于产业资本利润率,如果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仅局限于单一的产能型成长,甚或如果国有企业的资本化运营过于式微,都会极大地制约发展速度的提高。要提高国有资本的资本化运营效率,必须创新金融资本运作模式。这就要求:⒈继续深化金融制度的改革,创新金融环境;⒉促进金融工具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满足投资者需求;⒊加速国有资本股权化改革,将国有资本运营纳入统一的市场主体中,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三、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资本化运营奠定基础。“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资本化运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⒈加快发展国有企业直接融资可以拓展国有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国有企业负债结构,降低银行因为不良资产造成的信贷资源占用和信贷风险,但同时也对市场环境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完善的信用体系、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规范有效的监管等等。在这些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直接融资的风险其实远大于间接融资,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只能适度发展直接融资。⒉资本市场上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发行与股票发行比重失衡,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机制转换,无法更好地为国有产资本的发展服务,同时也是信用体系发展不良的一种表现。⒊我国资本市场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发行和交易制度的过度“行政化”。资本市场的完善,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转变是重要的举措,期待在实践中检验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对国有资本运营从产融结合的角度入手,是因为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逐步完成,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成为检验国有资本保值的重要依据。而国有资本的有序高效运营也能够促进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从而使得处于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双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