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南缘2000~2013年人工绿洲扩张过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腹地覆被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塔里木盆地南缘是典型的极端干旱生态脆弱区,其区域内人工绿洲扩张必然使得天然绿洲、绿洲—荒漠过渡带受到大幅度改造,从而改变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结构,影响区域生态体系及绿洲生态系统安全。因此,本文立足于这一典型区域,采用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与MODIS13Q1遥感数据,判读4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况,并对区域18个流域单元人工绿洲扩张特点与空间转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探讨人工绿洲扩张的主导因素。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区域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还对探讨绿洲生态系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结构、规模及经营方式以及绿洲外围土地覆被的稳定性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1)2000-2013年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呈逐步扩张趋势,扩张总量达3.42×103km2,到2013年人工绿洲面积是2000年的1.31倍。但扩张过程存在阶段性差异:2005-2011时段扩张速率最大,2011-2013时段次之,2000-2005时段最小。各流域人工绿洲扩张程度差异较大,阶段性差异明显。  (2)2000-2013年塔南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之间的转化频繁。自2000年到2013年塔南地区累计分别有1.53×103km2的天然绿洲、1.11×103km2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和0.81×103km2的荒漠被转化为人工绿洲。同时存在着少量弃耕、河流改道等原因导致的人工绿洲向天然绿洲、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的转化。  (3)在研究时段内,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的扩张在区位空间特征上既呈现为边缘增长型,又有点源突变型。边缘增长型表现为各流域人工绿洲净增量与原有绿洲的密切关系,而点源突变型则表现为各流域人工绿洲变化的独立性以及增幅和增长速率的随机性。  (4)在研究时段内,人工绿洲扩张过程的阶段性和扩张空间区位的选择性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行政政策是近十几年来人工绿洲建设的主导动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促进人工绿洲扩张的重要原因。同时,包括灌溉技术、农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相关技术发展有效促进了人工绿洲的快速扩张。
其他文献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地表蒸发和植被蒸腾的总和,是陆地能量和水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地表各系统的水、热传输,是流域水资源耗散过程之一。因而合理的估算区域的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模式的现状特征和旅游科学的实践要求,同时借鉴国外国家公园有关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按照风景名胜区经营主体的市场化程度、所有制性质
北京易享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营造健康快乐“社区家”环境为实名的社区养老与健康服务运营商。主营业务包括: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驿站建设与运营、上门居家养老服
20世纪中期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地方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先导产业。随着经
土地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和最宝贵的资源,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而建设用地对其他类型土地的侵占是导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建设
水资源是中国西部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级顶层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瓶颈,而冰川水资源变化,尤其是未来变化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可变因素和重要影
本研究对1880年至2010年伊塞克湖河流入湖流量与气温、降水以及湖泊水位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针对气候变化对伊塞克湖水位波动和盆地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
邓小平在充分继承前人尤其是毛泽东的党性修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形势下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
区域管治(RegionalGovernance)研究与实践在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
犹太人聪明,举世皆知。在全球的科技、经济、传媒甚至政治领域,许多犹太人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全球犹太人口有1400万,其中600万在以色列。即使是聪明如此的犹太人,面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