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马TMEM126A/CD137L途径探讨电针治疗神经痛的作用机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电针干预神经痛时海马区变化显著的蛋白。(2)探讨海马Coum Ammon 1(CA1)区TMEM126A/CD137L在电针治疗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制备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痛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术后第7~28天电针组对右侧“环跳”“阳陵泉”穴予以电针刺激,设置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 A,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21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抓取、固定但不干预。术前及术后第28天,用Von-Frey测痛仪检测机械痛阈值;术后第27天,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能力;术后第27、28天,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第28天采用Tandem Mass Tag(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检测大鼠海马总体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TMEM126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海马CA1区TMEM126A、CD137L、胶质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1区CD137L和CD137在神经细胞的表达,以及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实验一:电针对神经痛大鼠机械痛阈值、学习记忆能力、海马总体蛋白和TMEM126A表达的影响(1)机械痛阈值: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2)新物体识别实验: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升高(P<0.01)。(3)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有16种蛋白显著升高,11种蛋白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有17种蛋白显著升高,36种蛋白显著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TMEM126A的吸收强度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TMEM126A的吸收强度显著升高(P<0.01)。(4)免疫印迹法: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TMEM126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TMEM126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实验二:电针对神经痛大鼠海马CA1区TMEM126A、CD137L、胶质细胞和TNF-α的影响(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TMEM126A浓度显著下降(P<0.01),CD137L、Iba-1、GFAP和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TMEM126A浓度显著升高(P<0.01),CD137L、Iba-1、GFAP和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CD137、CD137L均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与神经元无共表达。术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Iba-1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Iba-1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1)海马区TMEM126A是神经痛发生发展及电针镇痛的重要调节蛋白。(2)电针可能上调海马CA1区TMEM126A表达、下降胶质细胞CD137L表达,并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和TNF-α的释放,改善神经痛大鼠疼痛及学习记忆障碍。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证型癌性发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配至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予三仁汤,日一剂,每日2次,每次25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治疗过程中当患者体温大于38.5℃时予双氯芬酸钠栓50mg塞肛;西药组:当患者体温
学位
学位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法与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乳腺增生症(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MGH)患者四诊信息及乳房、相关腧穴区域的红外相对温度ΔT值,分析MGH中医证素频数、积分分布特点,探索MGH不同中医证素分布与乳房、腧穴红外热成像特征的相关性,为红外热成像技术运用于MGH的中医诊察提供新思路,丰富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科学内涵。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于福建中
目的:运用深度学习技术研究中医舌像分割,去除干扰背景。提出舌像识别算法判断舌色和苔色的类别,以期开发舌像诊疗系统辅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运用统计学技术分析不同舌色、苔色的量化指标,为中医舌象辨识提供客观依据,为舌诊客观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随机挑选232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SIO-3000EX数码相机在标准光源D65下进行舌像采集,使用Photo Shop V 13.0进行初步人
目的:通过收集新加坡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特征,总结其中医证素特点,为新加坡医师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101例新加坡华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四诊资料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同时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式,分析其中医证素特点,总结该病在新加坡的临床特征分布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不同年龄组的每日平均低头时间:<20岁的每日平均低头时间为(8.00?1.56)小时,20~29岁为(
目的:获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脾、肝、肾病位人群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区分代谢轮廓,探索MS痰证不同病位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及关键代谢通路,分析MS痰证不同病位的代谢组学共性和个性特征,为MS痰证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符合MS诊断标准的MS患者和同期健康人进行基本信息、四诊信息采集和血样收集,并应用“证素辨证”法将其分成MS痰证脾、肝、肾3组
目的:本研究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饲料诱发法制作胆囊胆固醇结石(Cholesterol stone,CS)小鼠模型,采用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进行干预,从胆囊动力学角度探讨疏肝理气法对CS小鼠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5周龄SPF级ICR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24只。空白组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模型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制备CS小鼠模型,造模9周后,随机选取8只模型小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对海马区CACNα1D-HSPB1-CAMSAP2-SNCG途径中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80±2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参考Longa改良线栓法进行MCAO模型制备。假手术组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