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多组学网络挖掘太空育种可诱变高产基因

来源 :姜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交叉特点显著的新学科。近几十年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正在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太空环境的特点,缩短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和玉米)的育种周期,正在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太空特有的微重力以及辐射等环境因素会诱变此环境中的农作物种子内的基因发生高频突变。但是如何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在有限条件下有效缩短育种所需时间,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大量农作物数据随之产生,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数据,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复杂的农作物大数据,可缩短农作物育种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太空种子的数据极其珍贵,获得较为困难,本文通过收集地面农作物的相关数据进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研究。生命的活动并不是由单个基因或蛋白控制的,而是互相之间共同的结果,把单个基因放在网络中研究,不但可以研究这个基因自身的特性,也可以根据在网络背景下其他基因信息侧面给出此基因的特性,所以基于生物网络挖掘农作物产量相关基因是可行的。本文利用地面农作物多组学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农作物产量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可为潜在诱变太空育种高产基因。本文针对于水稻和玉米两大粮食农作物,首先构建一个水稻产量相关基因数据库并基于此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互作网络,应用重启随机游走算法预测水稻产量相关基因。不同的组学数据包含不同种类的信息,为使预测结果更加全面,我们收集水稻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构建网络,利用网络传播算法预测候选基因并利用不同的网络打分策略对候选基因进行打分,整合打分结果并根据打分结果由高到低对候选基因进行排序。整合多组学数据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我们收集玉米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数据,利用相同的网络传播算法整合玉米的多组学网络打分从而挖掘玉米产量相关基因。多个网络的融合分析不会忽略单一网络的特有信息,在玉米多组学数据上再考虑调控因素,通过非线性组合融合多个网络为一个网络,并在融合网络中挖掘在玉米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为预测玉米产量相关基因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对所有预测的农作物产量高相关基因进行文献证实或功能分析等生物学验证,效果较好,因此,本文相关工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围绕制备方法特征在产品专利权利要求中限定作用的争议从19世纪以来始终络绎不绝。以制备方法特征限定的产品权利要求在实务中经常出现在医药、食品、纺织、3D打印等领域的专利申请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界观点的梳理、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对最新案例的研究、与域外判例的比较,结合对专利保护范围理论的分析,讨论我国当前对该类型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是否符合专利法立法目的和产业实际。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目前这类权利要求在实践中
学位
近年,海内外人文社科都在对上一世纪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我国道教研究方面,已陆续进行了相关工作。但对海外的道教学研究回顾与总结工作,还有很多尚未完成,其中便包括日本道教学学术史研究。日本道教学研究得益于上世纪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专门研究中国道教的学者。这些日本道教学者建树颇丰,其中最为国际道教学界熟知的,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陶弘景《真诰》的译注和研究。又因陶弘景是六朝道教上清经派的
学位
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塑各种人类社会类型的基本要素之一。“矿域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以地质矿产条件为基础,以矿产开发利用为“核心价值”的特殊社会类型。它是在对矿产形成技术性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配合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精巧设计,所形成一种社会体系。从官私史书、宋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出土文献与民间文献以及考古调查报告等材料看,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宋代饶信地区(即饶州、信州)尤其是德兴、铅山
学位
金元鼎革所带来的社会剧变,引发了北方中国政治与文化思想的转型。其中,郝经的学术思想颇能反映出当时的学术风气,是元初学者之代表。郝经以金代学术为基,融汇两宋理学,在本体论层面独具建树。他以经史之学为根底,以有用之学为标的,重民生而弥合夷夏,是元初汉法推行的有力支持者。同时,郝经在反思金代诗文风气的基础上,以文道并重为务,以性情高古为典范。以此为前提,探讨郝经学术思想中的层次与内容,并厘清各个命题中的
学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将会变成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而伴随着“基金热”和企业定向招募的频频发生,机构投资者越来越走进人们的视野。机构投资者凭借着突出的人才优势、庞大的资金规模和较高的治理水平,在资本市场中逐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机构投资者持股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是
学位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展现了都柏林人在殖民暴力、经济衰退、政治腐败、道德瘫痪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孜孜不倦的脱困探索。其巨大的美学价值、创造性的叙述风格和丰富的意蕴是历来无数学者争相研究和解读的对象。笔者认为,乔伊斯对都柏林人困境的展现、探究和求索是乔氏思想主题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内容、发展脉络和内在结构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乔氏思想研究既广且深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使环境遭受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更好的应对碳减排的挑战,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多方计划和政策,各地方、行业纷纷学习研究、规划和布局,针对具体情况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长期依赖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开发,过去片面地
学位
“洛学”由程颢、程颐两兄弟开创,是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后逐渐成为“中州理学”之专指。在北宋二程、元代许衡、明代薛瑄、曹端的引领下,中州的理学风气甚为浓重。清朝推行“崇儒重道”政策,定理学为官学,为洛学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清初洛学大盛,涌现出“中州八先生”等著名学者。乾嘉时期,汉学发展壮大,理学虽失去学界主导地位,却在豫省各级官员的推动和洛学传统的影响下,占据中州学术主流。清代洛学开山孙奇
学位
立足于梅曾亮的个案研究,并把他放置于桐城派中进行观照,可以使我们对梅曾亮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以及桐城派的发展情况有一番深入的了解。梅曾亮是桐城派传衍中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推动清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其诗文俱佳,文学理论也有独到精当之处,他对桐城派的传播壮大及清代文学的前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学者对他的关注较高,成果较多,但仍存有不少未开垦领域尚待发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有所突破创
学位
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段,这一政权更迭过程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原政权结束。有明清易代经历的戏曲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心理认同等方面都受到剧烈震荡,他们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的担忧和反思,多寄托在戏曲创作中,他们的戏曲创作是清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史料、戏曲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戏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法等理论方法,探讨明清易代背景下戏曲家的生活境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