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钨基电致变色材料可控制备及其性能改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变色材料因其高效可逆、持久的光学属性调变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控制合成变色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电致变色材料对发展新一代的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O3电致变色薄膜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核壳复合阵列化设计和原子掺杂等研究策略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从而提高W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水热和电沉积方法,设计制备了晶态/非晶态WO3核壳纳米线和Mo掺杂WO3纳米线薄膜,并系统研究了其电致变色以及光学电化学储能联动性能。通过多孔阵列化和结晶程度控制策略,利用水热和电沉积结合法,控制合成了晶态/非晶态WO3核壳纳米线薄膜(c-WO3@a-W03)。其中复合结构核心为水热形成的晶态WO3纳米线,外壳为电沉积的非晶态WO3纳米薄层。相比于纯的非晶态WO3薄膜和WO3纳米线,优化的c-WO3@a-WO3核壳纳米线薄膜具有更宽的光学动态调制范围(750 nm处调节率为70.3%、2000 nm处为42.0%、10 μm处为51.4%)、更快的电致变色速度(3.5/4.8s)、更高的着色效率(43.2cm2C-1)和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经3000次循环后保持率达68.5%)。研究表明非晶外壳能强化离子迁移率和薄膜结构强度,提高变色速度、着色效率和长周期循环性能。通过同主族元素掺杂策略,利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Mo掺杂的WO3纳米线薄膜。均匀少量的Mo掺杂能降低WO3薄膜的结晶性,但不会影响WO3纳米线的形态。相对于未掺杂的WO3薄膜,优化的Mo掺杂(2 at.Wt.%)的WO3纳米线薄膜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如更快的着褪色速度(3.2/2.6 s),更高的着色效率(123.5 cm 2 C-1)和更宽的光学动态调制能力(750 nm处56.7%、1600 nm处83.0%、10μm处48.5%)。Mo掺杂能增加WO3薄膜内离子(H+)的扩散系数,提高电致变色性能。此外,光学和电化学储能的联动实验表明Mo掺杂的WO3纳米线兼具储能和变色功能,其储能行为可实时被色彩变化监控和指示。这种多功能光电极材料的设计思路将为今后新型多功能变色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校施行的考试周制度及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给学校考风、考纪带来的良好变化。试图探索一条加强考试管理、杜绝考试作弊的新途径。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主动脉炎综合征,是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常易被忽视或误诊,本文就我院10年间收治的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例进行
目的:1.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生存质量的现状;2.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3.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
断指再植技术已从临床实验发展到临床应用的阶段,而术后血管危象产生的避免与处理,对初学者而言成为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1 临床资料我科从19
为了实现王台铺煤矿1#辅助回风立井的安全、快捷、经济施工,根据该立井的地质结构特点,采用反井钻井法施工技术,研究了反井钻井法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实践表明,利用新型反
通过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应用技术的研究,分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技术处理废水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应用于我国低温低浓度污水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
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是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发病因,由于既往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治,以致于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给予治疗,部分病例肾功能
经骶尾径路施行直肠癌局部切除术[1],我们称之为尾路手术.近年来我们经尾路横切口(有时附加其它切口)施行了8例手术,获得满意的直视下手术显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根据手
目的;寻找胫骨结节骨骺炎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胫骨结节肌骨骺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对五种手术方法的结果加以对比。结果与结论;胫骨结节局部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