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协商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并取得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但是汉语语义协商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通过调查分析10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在一项双向交流任务(two-way communication task)中的汉语语义协商,分析归纳出初级汉语学习者在话轮构成类型、不同话轮的表达方式上的倾向性,发现:(1)初级汉语学习者在选择相应的语义协商话步构成类型时,没有倾向性。(2)关于疑点指示这一话步,初级汉语学习者在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时没有倾向性。(3)关于提供反馈这一话步,初级汉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重复和承认这两种表达方式。(4)关于反馈确定这一话步,初级汉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回应标记这种表达方式。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于如何进行汉语语义协商教学提出了一些原则。具体教学原则有三:首先,先进行集中性教学,之后辅助分散性教学;其次,通过一些任务增强语义协商出现的频率;最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进行语义协商教学。文章最后为汉语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汉语语义协商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并设计了一些教学案例,同时针对如何在汉语口语教材中设计语义协商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