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在1923年完成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对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具有开创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总体性”思想。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一经提出便在理论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理论界对于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研究及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解读也在一直在延续。 本文以《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解读为重点,并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与其他两位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总体性”思维进行比较,旨在全面探究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生成背景、理论渊源、深刻内涵及意义影响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首先,从西方哲学史上与“总体性”有关的理论体系,及马克思语境下的“总体性”思想来剖析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生成背景及哲学性的延续;其次,本文在“总体性”的视角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展开文本解读,以实际文本解读的内容和思想分析卢卡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总体性”思想。“总体性”思想贯穿《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卢卡奇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出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总体的哲学性的恢复,在“总体性”的视角下透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物化”与“阶级意识”理论,而“总体性”思想既是揭示资本主义物化现象的方法,又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意识革命”并最终走向社会革命胜利的关键;再次,为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特点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本文还将其与柯尔施“总体性”为原则的马克思主义观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为主的“总体革命观”进行比较,突出了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特点,在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及过分强调人意识形态的能动性等的局限性;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