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片集成波导缝隙天线及阵列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片集成波导(SIW: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作为一种平面集成导波结构,兼具传统金属波导和微带类传输线的优点。基于SIW设计的天线也具有低损耗、辐射效率高、易于平面集成、加工容易等优势。本文针对 24GHz 小型化 SAR 成像雷达应用,研究基于SIW的天线与阵列,包括缝隙驻波阵列和缝隙结构滤波天线。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SIW缝隙天线与滤波天线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SIW结构特征与等效分析方法,分析了SIW的导波特性。然后讨论了SIW缝隙结构的辐射原理,基于Elliot经典波导缝隙理论,分析SIW宽边纵缝单元的辐射特性与参数提取,以及宽边纵缝阵列的综合方法。最后针对SIW缝隙结构的耦合谐振滤波天线,介绍了其耦合矩阵、参数提取和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对24GHz小型SAR成像雷达的SIW纵向缝隙阵天线进行设计。首先介绍了天线设计背景与指标要求,确定了设计方案。然后对单缝参数进行修正,根据缝隙阵列综合方法与泰勒分布理论,设计了1×10的一维泰勒分布低副瓣线阵。设计了SIW功分器和SIW与微带线的过渡结构,与1×10线阵结合,设计出2×10缝隙阵列天线。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指定工作频率24~24.5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均小于-15dB,在工作频带内各频点的横向波束宽度均在 35°~40°内,运动方向波束宽度均在 12°~15°内,增益均在14dB以上,收发天线隔离度均在45dB以上,天线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抑制带外杂散,提高系统性能,第三部分进一步研究了24GHz频段SIW缝隙结构滤波天线。采用参数提取与空间映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基于SIW结构的滤波器与SIW缝隙滤波天线单元与阵列。首先对滤波器与滤波天线的耦合矩阵进行分析,综合出理想的滤波响应,之后对耦合系数、外部品质因数和辐射品质因数进行提取,确定器件的初始参数。然后将初始模型的仿真结果带入 ADS 中进行粗糙模型映射,提取整个模型的耦合矩阵,与理想矩阵进行对比,确定尺寸参数的调整方向,经过迭代优化,最终得到接近理想滤波响应的滤波天线与滤波器。实验结果与仿真设计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滤波与天线融合后的综合响应特性。
其他文献
大规模MIMO技术在利用空间分集提升频谱利用率、多用户接入、波束合成对抗毫米波空间传输损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然而,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动辄数百根天线和射频通道的引入使系统校准变得复杂。此外,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随着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变化,各个通道的幅度与相移将出现漂移。因此研制具备自校准功能的收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具有自校准功能的毫米波多波束接收阵列展开研究。通过在天线与低噪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极大传输数据量的需求,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越来越高,占用的频谱越来越宽,传输的信道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获取新一代通信系统的信道参数,必须使用多通道宽带的测试系统。针对宽带射频信道测试,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为900 MHz~18.1 GHz的宽带程控接收机。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确定了宽带程控接收机的结构。根据测试系统的指标要求,本文确定采用零中频结构结合超
调频连续波雷达(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FMCW Radar)具有小型化和低成本等优点,同时依靠较大的发射信号扫频带宽,具备高分辨率成像功能,广泛应用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和无人机载成像系统中。本文针对小型无人机平台研制24GHz高分辨率FMCW雷达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并实现了用于24GHz FMCW雷达系统的2×6阵元微带贴片
学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无线系统由于其大带宽、高速率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卫星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作为毫米波无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毫米波天线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这使得宽带毫米波天线的研制具有很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本文围绕毫米波宽带圆极化天线单元及其顺序旋转阵列的设计、优化和实验验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并验证了基
学位
超表面的出现给电磁波调控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数字编码电磁表面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在电磁单元中加载有源器件,电磁波的动态实时调控成为了可能,在微波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数字编码电磁超表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一款透射式极化转换的编码超表面,通过改变超表面单元中的传输线长度可有效的调整传输相位,且透射损耗小。进而通过改变超表面中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应用场景对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网络时延和可靠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新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毫米波频段可以有效增加5G通信系统容量与传输速率,同时利用大规模MIMO技术进行空间复用,可以有效提升5G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频谱效率。本文将针对5G大规模MIMO毫米波前端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一
学位
随着卫星通信、雷达系统的发展以及在各种极化和气候条件下对目标进行跟踪和探测的需求,发射或接收圆极化的微波和毫米波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顺序旋转阵列已成为实现宽带圆极化天线阵列的主流技术之一。考虑到线极化单元组成的顺序旋转阵列的优缺点,能否在克服其口径效率低于理论最大值50%和只能辐射单圆极化波束两个缺点的同时又保留其宽带特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新型的单端口双圆极化平面
近年来,随着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的发展,FSS在各方面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围绕基于FSS加载的圆极化天线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基于 FSS 线-圆极化转换器的圆极化天线以及基于 FSS 的圆极化Fabry-Perot(F-P)谐振腔天线:  首先, 提出了一种由两层切角贴片、一层切缝十字栅线以及两层薄介质层组成的多层非谐振
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对无线应用日益增加的需要,人们对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延和信道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低频段的频谱资源受限于可用的带宽,已无法满足需求,使用毫米波频段来获得更丰富的频谱资源就成为了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所在。本文针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毫米波技术及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j协议中关于45GHz频段多吉比特物理层的详细内容,对Q波段毫米波室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发射机在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配置数量庞大的通道和天线单元,在带来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基于数字预失真技术,分别针对混合、模拟和全数字三种架构的大规模MIMO发射机,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应的线性化技术,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良好的线性化性能。  针对混合子阵/全数字单波束发射机,本文提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