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PO4复合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改善磷酸铁锂电子电导率和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为目标,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种形貌均匀、粒度均一的棒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控制因素法确定水热法制备LiFePO4最优工艺条件,并利用两步化学氧化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对LiFePO4形貌、性能进一步优化,得到LiFePO4/C+RGO复合材料。在LiFePO4/C+RGO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乙醛还原银氨溶液原位自组装法以及化学原位沉积结合高温处理制备三维导电网络改性的LiFePO4/(C+RGO)/Ag-NCs和CuO原位包覆改性的LiFePO4/(C+RGO)/CuO复合材料。利用XRD、UV-VIS、SEM、TEM、电化学工作站、蓝电电池测试系统、电池安全性测试系统对材料和材料制成的电池进行测试。具体总结如下:(1)以LiOH·H2O、FeSO4·7H2O和H3PO4为原料,葡萄糖为还原剂和碳源,水热法并高温烧结处理制备了形貌均匀、粒度均一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通过控制因素法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以此为基础,原位包覆石墨烯得到了改性的LiFePO4/C+RGO复合材料。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LiFePO4/C+RGO复合材料具有晶型完美的纯相橄榄石型结构,微观形貌为长500nm左右,宽约200nm的棒状,分散均匀,大小均一。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9.9mAh·g-1,1C倍率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94.2%。(2)在LiFePO4/C+RGO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乙醛还原银氨溶液原位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 Ag-NCs与RGO构建3D导电网络改性的LiFePO4/(C+RGO)/Ag-NCs复合材料。分析表明,改性材料没有改变活性物质的晶型结构。银氨溶液被还原并自组装成宽约50nm、连续的银纳米链,与原位包覆的石墨烯一起构建成稳定连续的三维导电网络。性能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优化,导电性显著增强,极化作用减弱,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得到大幅提升。(3)为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升材料循环性能,采用化学原位沉积法结合高温处理在LiFePO4/C+RGO材料表面原位包覆CuO颗粒。CuO能够抑制电极材料在锂离子扩散过程中C轴膨胀转变所产生的应力形成零应力材料,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和修复碳材料包覆的不连续性。物相、形貌分析表明,改性材料没有改变活性物质的晶型结构。充放电测试分析发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高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对复合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电池均未出现漏液、着火或爆炸现象,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其他文献
地方财政自治作为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原则,是财政分权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法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的地方分权改革取得巨大的成效,使其逐步从一个高度集权国家转变成一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科收治64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2例,常规组采取西医药治疗,研
GB/T 21980—2017《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规范》的发布丰富了专业运动服饰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考核依据。通过比较GB/T 21980《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规范》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的诞生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内部结构全面系统的认识。如何坚持剩余价值理论,怎样把剩余价值理论用于
探究超声辅助法提取紫花苜蓿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多糖;利用细胞活力测定法、LDH活性测定和双荧光染色法研究紫花
为了比较树状柱钢框架中各种钢梁拼接设计的抗震性能,对几种常用的拼接设计进行了有限元滞回性能的模拟对比分析。分析采用三维三重非线性有限元.完全考虑了螺栓预拉力、螺栓头
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影响,西方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提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概念。翻译转换理论强调文本等值,在肯定了两种语言间必然存在差异的同时,寻求运用转换手法将
<正>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因其具有心电图的特殊变化及发病时伴随的心慌、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易被临床医师诊断,但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比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其思想历来就倍受人们瞩目。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它的辩证法思想,这也正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差不多处于同一个时代,然而它们的发展结果及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因此,通过对这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他们的共性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