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对水霸权国家的挑战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拉克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挑战,近期这一状况又有了明显的恶化。尽管造成这种水资源挑战的部分原因是自然原因,例如气候变化、人口激增,但主要还是归咎于上游国家的水政策,因为伊拉克75%左右的水资源来自其境外的跨界水,其中,约42条季节性河流或非季节性河流发源于伊朗,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则发源于土耳其,流经伊拉克。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土耳其和伊朗相对伊拉克而言有更多的特权,尤其是在2003年美国领导的入侵之后更是如此,除了拥有共有河流上游的位置外,它们还在物质资源和议价能力方面也享有优势。作为地区霸权国家,土耳其和伊朗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开发水文项目,作为其国家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忽略了伊拉克的水权。尽管如此,伊拉克为了维持其水资源状况,对该地区有利于土耳其和伊朗的不平等的格局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伊拉克为了维持其水资源需求而采取的对抗水霸权国家的策略。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不同国家围绕这些河流的互动是如何发生的,因此,本文将以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以及阿拉伯河为切入点,理解伊朗和土耳其在该些水域的水政治关系。经验结果证实,伊拉克与土耳其和伊朗的水政治关系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整体的政治互动。霸权主义者总是公开推动水问题非政治化,他们的实际目的是维持理想的现状或实现其战略目标。尽管如此,为了从土耳其与伊朗获得理想的水质和水量,伊拉克实行了各种战略,利用议题联系,将石油出口和贸易等议题与国际水法和规范相联系。本文以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为研究方法,该理论对理解国际关系中合作与冲突的相互转换具有价值。同时,建构主义方法也可以解释国家认同的形成、变化和国家互动结构的表现。然而,建构主义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框架,因此,本文将应用马克·泽图纳(Mark Zeitouna)和杰罗恩·华纳(Jeroen Warner)的水霸权框架(FHH)和安娜·卡斯考(Ana Cascao)的反水霸权框架(CFHH)。其中,FHH刻画了伊拉克与土耳其和伊朗的水政治关系,CFHH则强调了伊拉克对上游(霸权)国家的政策。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和信息主要来自学术文章、报纸、官方文件,以及与一些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的资料。为此,本文将主要运用实证和后实证的定性研究方法,因为它比定量方法更适合。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在经验研究方面,首先,与以往主要关注幼发拉底河,或将其置于叙利亚与土耳其关系背景下的研究不同,本文将在伊拉克与土耳其的关系背景下关注幼发拉底和和底格里斯河;第二,尽管阿拉伯河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现有研究多关注工程与环境角度。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阿拉伯河的宏观政治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针对该河流研究的空白;第三,本文创造性地强调了伊拉克为了保持流经河流的水流而实行的反水霸权策略。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的理论发现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本文证明了水霸权框架可以用于分析构成两主权国家边界的跨界水,例如阿拉伯河;第二,本文强调从理性角度出发,理解霸权的作用和代价,区别于其他研究在全球霸权模式下,对霸权国应当承担责任的理解。本文运用的水霸权框架主要基于两个支柱。第一个是史蒂文·卢克斯(Steven Lukes)的“三维权力观”,即行为的、议程控制的、塑造信仰偏好的权力。霸权强调第三维度的权力,即塑造信仰、偏好与愿望的权力。霸权国家通过塑造自己主体的遵从性,使他国自愿服从,或认为除了服从没有更好的选择。此外,行为和议程控制的权力也可能会被使用。霸权的模式是以罗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的理论为基础的葛兰西式霸权,这种霸权范式完美地契合了史蒂芬·卢克斯的三个权力维度。葛兰西式霸权倾向于利用非物质力量来实现其战略,物质力量则总是隐于其后。然而,本文将水霸权定义为一种区域权力或霸权,这意味着,区域霸权需要承担其所在区域的环境所带来的负担,其影响力的范围只限于邻近国家。因此,人们可以评估区域霸权及其力量,而不会将其与全球霸权混淆,因为区域性赋予区域霸权国家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区域霸权国家比邻国拥有更多的物质力量,如军事力量、经济和技术力量;第二,区域霸权国家塑造或制约其追随国的偏好。尽管服从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但一旦实现,就不需要动用其他类型的权力;第三,区域霸权国家不仅需要来自所在区域国家的承认,还需要得到全球体系的承认。这种承认的性质可能是被承认为建设性的国家如土耳其,也可能是被承认为破坏性的国家如伊朗。第一个案例研究是伊拉克和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水政治关系。这项研究展示表明了,自现代国家建立以来,土耳其是如何将试图征服这两条河流,将其作为其宏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的。然而,土耳其始终拥有相对于包括伊拉克(和叙利亚)在内的其它地区国家的优越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及其变量下,它以不同的方式扮演着霸权角色。利用其上游的地理位置,土耳其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修建了一系列水坝,以实现对河流的控制。除此之外,其军事力量和议价能力也都优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尽管如此,两国关系的历史轨迹表明,双方关系的好坏与地区和全球环境紧密相连。土耳其在上个世纪前15年一直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尽管如此,它还是启动了以视水资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国家发展计划。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土耳其在幼发拉底河上修建了Keban和Karakaya水坝,水资源才成为沿岸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一个不幸的巧合是,叙利亚完成了塔普卡大坝,如果不释放伊拉克所需的水,那将激起伊拉克对前者动用军事力量。1990年,为了修建阿塔图尔克大坝(Ataturk dam),土耳其切断了幼发拉底河水源。伊拉克也由此意识到了其在水资源方面相对于土耳其的脆弱性。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明确表示,既然阿拉伯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石油资源,那么土耳其也要把幼发拉底河的水资源作为自己的国家资源。尽管土伊两国由于彼此间的商业联系存在半相互依赖关系,但土耳其从中受益更多。总的来说,土耳其在同伊拉克的关系中利用了其自身的物质力量,基于其自身的军事优势与加入北约并缔结同盟,土耳其出于各种政治目的“挟持”区域水资源。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土耳其的伊拉克政策随着正义与发展党的掌权而改变。为了维护其在伊拉克的利益,并建立一个缓冲区以应对伊朗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土耳其同伊拉克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同时发展关系。但正义与发展党试图对伊拉克采取符合其整体战略的伊斯兰主义原则的政策。毕竟,土耳其曾在历史上首次完全控制了这两条河流,用以加强其在物质力量方面的影响力。此外,土耳其开始更多地采取伊斯兰形式的话语权力来处理伊拉克问题,特别是在管理水资源方面。第二个案例研究为伊拉克与伊朗的界河——阿拉伯河,这条河流被视为是两伊八年战争的主要原因。伊拉克与伊朗围绕阿拉伯河的多个分歧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在冲突。伊朗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控制阿拉伯河,相应的,伊拉克也试图阻止伊朗由此获得其唯一的出海口。基于此,两国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有时分歧异常激烈,有时则正好相反,但这些分歧通常是反映双方政治关系的大背景。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了阿拉伯河的水质和水量,包括气候变化、土耳其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利工程、人口迅速增加、战争与制裁导致水资源管理不当等。除此之外,伊朗将卡伦河与卡赫河改道以满足伊朗消费,给阿拉伯河流域的居民与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对阿拉伯河伊拉克一侧的社会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干旱与高盐率,许多村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其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是伊拉克巴士拉省,该省被视为伊拉克第三大省份,拥有约400万人口。作为下游国家,伊拉克的农业依赖季节性洪水。因此,它修建了数座水坝与拦河坝。20世纪60年代,土耳其的国家发展计划开始认为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使得情况发生改变。除了地区的政治动态外,库尔德问题与石油出口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伊拉克与土耳其的关系历经波动曲折,未完全断绝联系,但也没有达成正常水平。本文表明,两个阶段的霸权结构可以适用于阿拉伯河。第一个阶段,其特点在于利用军事力量等硬权力、寻求盟友,并支持库尔德武装跨界叛乱。由此,伊朗实现了对阿拉伯河附近地区的控制,这使得伊拉克被迫于1975年签署了《阿尔及利亚协议》。然而,该协议是伊朗使用硬权力的产物,在权力平衡稍有改变时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在伊拉克恢复其实力后得到了印证,这与1979年伊斯兰革命中伊朗体制的改变不谋而合。然而,第二阶段的特点则是伊朗很少使用硬权力,其国家行动是基于於軟實力。此外,伊朗通过支持伊拉克击败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势头大增,它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伊拉克,深深触动了伊拉克人民的心灵。很显然,它有能力对伊拉克人民行使“最高权力”。最终,阿拉伯河问题消失在伊拉克国内政治关切与媒体报道中。尽管土耳其与伊朗分别巩固了其对幼发拉底河与阿拉伯河的控制,并从与之前伊拉克的不对称权力中获益,但伊拉克对此并不是无能为力。相反,伊拉克运用了多种策略来抵制这种双重的水霸权,如果无法达成有效的协议,伊拉克要么将霸权格局由恶性转为良性,要么将局势转变为“共同控制”。伊拉克的策略包含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策略以抵制水霸权国家。即使是在危机时期,伊拉克也未曾放弃对现状的抵制。不同于安娜·卡斯考(Ana Cascao)以“表面同意”和“暗地竞争”描述埃塞俄比亚对埃及霸权的抵制,伊拉克的抵制几乎都显而易见。但尽管如此,对伊拉克抵制策略的分析与卡斯考所提出的埃塞俄比亚的策略仍有相似之处。伊拉克的策略包括积极外交、反应型外交与合作、培养专业技能知识、争取国际支持、话语选择以及诉诸法律等。此外,其策略还包括石油出口与贸易、以及利用社交媒体等。本文发现,伊拉克通过多种策略抵制上游国家——土耳其与伊朗两国,然而,这些策略既包含有意的行动,也包括无意的行动。其中,原油是其最有效的抵制工具。但同时,土耳其也曾多次利用原油抵制伊拉克。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土耳其切断了穿越其领土的伊拉克石油管道,以此作为对萨达姆政权的惩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伊拉克最重要的能力在于其非物质性行动,包括积极外交、反应性外交、利用国际水法、诉诸安全议题与采取合作的言辞等。本文共分为具体如下章节:第一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简要解释伊拉克的地形水资源及其空间分布;介绍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与阿拉伯河三条河流水道的排水情况;时间界定;研究差距与研究意义;经验发现与理论贡献;研究问题;假设、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与研究结构。第二章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中的水政治研究进行综述。在新现实主义理论中,水资源是国家间与国家内部冲突的潜在根源。同时,新自由主义强调以水资源开启国家间合作。相反,建构主义则解释了冲突与合作的相互转变。第三章是关于本文的理论背景。本文将简要介绍水霸权框架、反水霸权框架与伦敦水资源研究小组,并概述其应用价值。这些框架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伊拉克与土耳其围绕幼发拉底河的水政治关系,这说明了两国间互动如何受制于双边关系以及区域与全球的大环境。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两国关系更加缓和。第五章阐述伊拉克与伊朗围绕阿拉伯河的水政治关系。这展示了两国关系的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以伊朗使用硬权力控制阿拉伯河为特征;第二阶段伊朗则使用了软权力。这种软权力或隐性权力源于宗教话语。第六章探讨了在面对霸权国家,伊拉克为满足其水资源需要使用的主要策略。尽管伊拉克实力弱小,特别是在2003年经历美国入侵后,但它并非毫无力量而言。相反,它采取了多种策略,例如像石油出口的经济手段、利用国际水法等来维持其用水需求。最后,在第七章,本文将总结全部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一些有前景的研究建议。
其他文献
苏珊·桑塔格(1933-2004),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和德国图书奖得主,美国著名评论家、小说家,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在她最满意的小说《火山情人》中,桑塔格通过追溯18世纪那不勒斯革命期间的欧洲风貌并将现代意识带入其中,给小说营造了更大的空间感和历史纵深感。与此同时也反映出桑塔格作为一名现代小说家的包容性和道德热忱。本文借助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对《火山情人》中体现的审美感受力和道德
对神华2-2煤在回转炉装置中进行了热力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温度的升高,煤中氧含量和O/C原子比逐渐降低,煤的比表面积、总孔容、润湿热等指标在250℃存在一个极小值;
春季不仅是开工忙、用工紧张的状态,同时也是许多劳动争议多发的时期,小编在这搜集一些有关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内容,以便当事双方便于对具体内容了解掌握,尽快解决问题维护各方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华北型煤田各大矿区的浅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逐渐向深部延伸开采。深部煤层距奥陶系灰岩强含水层的距离较近,承受的奥灰岩溶水压高,水量大,许多矿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是由总院原经济研究所和信息中心等部门于1999年合并而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经济咨询、编辑出版、广告设计
随着史山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瓦斯涌出量也日益增大,准备开采的06盘区左翼瓦斯地质资料比较缺乏,而且计划布置两个高档炮采放顶煤工作面以增大开采规模。针对以上情况,通过采
锁模激光的高峰值功率、窄脉冲等优点,在精密测量,生物医疗,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基于被动锁模的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onlinear amplifying loop
背景: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RCT)联合根治性手术已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首选治疗。但是,研究表明LARC患者在接
梯形流量槽可与超声波流量计组成一种针对圆形暗渠污水流量进行精确计量的系统。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亦庄工厂为配合环保验收及日常排污流量监控需求,在厂区4个排水口设
光纤传感器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在国防、交通以及医疗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与普通单模光纤传感器相比,保偏光纤传感器不仅具有抵御外部环境干扰并保持偏振态稳定传输的优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