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人们不得不透视这种危机的根源,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何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建构人的道德责任问题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我们知道,21世纪将是生态科学的世纪,也是生态文化的世纪。21世纪的我们,一定要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人类自己和自然界,争取解决各种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进而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用科技、法律、伦理道德的力量来维护这种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自由的选择和行动来承担解决生态危机的道德责任。在生态伦理学视域中,人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人类的利益才是环境保护的动力,主张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认为只有在人类之间进行合理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协调,才能及时有效的改善正在恶化的自然环境。非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把权利和价值赋予自然存在物,强调人只是自然界中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应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的完整与和谐。笔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虽然迥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在努力寻找真正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出路,都认为人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道德代理者。如果我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派论争,汲取二者的合理性,探索二者的共同点,就可以寻求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在生态伦理学视域中,人的道德责任十分重大。首先,人要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与自然平等原则等;其次,还要遵循相应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环境、控制人口、适度消费、善待自然、尊重生命等;最后,人才能承担起对高等动物、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道德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他在整个自然界的道德责任,真正体现出他的道德责任主体的地位和价值。在生态伦理学视域,构建人的道德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说,有利于我们及早地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缓解和消除生态危机;从实践上来说,还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进而维护大自然的伦理尊严,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早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