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为高考可以实现多数人的人生梦想。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高中生涯并不是那么容易度过的。高中的课程繁多,难度大,任务重。以至于一提到高中就想到“吃苦”二字。而在这些学科当中,物理更是非常令人“敬畏”的一门学科。“学不懂”、“学不动”、“难”,“乏味”等这些一度是物理的标签。在它面前,让很多学生的自信心折戟沉沙。又没有正确的方法,所以为了分数,不得已头顶压力,继续前行。最后,日积月累,以至于造成心理不健康,消极非常,影响到人格形成。目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1)自我意识变强。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会比初中阶段发生变化,很多高中生都特别追求独立,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这也算是这个阶段年龄的人类脱离儿童时期的主要生理表现;(2)中枢神经兴奋过强。高中生的发展阶段因为中枢神经兴奋度过强,因此会喜欢从事冒险的行为,甚至对平淡固定的生活环境产生强烈的厌烦感受,迫切希望接受新事物,并能够创造新事物,这样的发展阶段下会表现在一方面希望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不想付出日复一日的努力;(3)压力感受无法平衡。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方面都在趋向于成熟,也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特殊发展阶段就会表现为特别容易冲动,同时心理又很脆弱,无法面对失败和自尊心的受挫。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一直强调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这就是要求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笔者所观察和实际教学经验来看,目前社会对心理进课堂的呼声较高,且很多老师都在积极实施。心理学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有师资力量的匹配,可行性较高。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师资格认证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资质,甚至很多老师兼任心理咨询师。开展相关的心理学学习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来是完全可行的。倘若能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必将能转变学生的认知,提高教的效能,增强学的趣味。如:可以尝试立足课堂,认清现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和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能,在点与面上渗透心理学知识以期较大程度的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会学生符合心理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物理,高效学习物理。进而辅助学生成为一个个人格健全,方法得当,有责任和幸福感的人。笔者准备在“教学环节”、“建立关系”、“内容设置”、和“评价与反馈”这些方面展开心理学实践的策略。同时,根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性,心理上对物理学科的接纳程度等方面是否提高,进而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希望这种尝试能为深爱的物理教学有所助益,也相信心理学知识能与物理学科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