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控制转移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问题。转移是一个复杂过程,通常是由肿瘤细胞产生蛋白酶,降解基底膜,使肿瘤细胞通过破坏基底膜得以侵袭邻近的器官和组织;然后肿瘤细胞穿入血管内形成瘤细胞栓子,滞留于远隔器官。在微血管中进行增殖,最后瘤细胞穿出血管,在靶器官内形成微小转移灶,直到灶内新血管形成,转移瘤得以迅速扩展。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无论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一旦生长超过1-2mm~3都会有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代谢场所和播散途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阻断肺转移灶的形成,并能克服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对传统化疗药物所产生的快速耐药性,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是阻断肿瘤转移的新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血管生成模型和动物自发性癌转移模型,研究烯二炔类大分子抗肿瘤抗生素C1027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并通过生长因子及信号传导途径探讨C1027阻断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以鸡胚尿囊膜为血管生成模型,确定烯二炔类大分子抗肿瘤抗生素C1027为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剂量为0.01μg/鸡胚、0.05μg/鸡胚和0.1μg/鸡胚时,对CAM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70%、90%和100%,当达到1μg/鸡胚时,接近致死剂量,而阳性对照药物二甲胺四环素(MNO)和hydrocortisone剂量分别为30μg/鸡胚和60μg/鸡胚时,抑制率分别为70%和50%。C1027在阳光下直接照射4小时后,经精原细胞法和克隆生成法检测完全失活的C1027,即使剂量高达100μg/鸡胚时,对血管生成仍无抑制作用。由于C1027是由一个发色团和一个多肽构成,发色团为其活性部分,蛋白只是起保护作用。发色团是由一个九元环1,5-二炔-3-烯核心结构与氧氮杂萘甲酸、氨基吡啶核糖和β-酪氨酸结合而成,极不稳定,易于失活,因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