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语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声调作为汉语语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语音研究主要是通过听辨测试的方式,依据研究者的经验进行的;实验语音学的发展为语音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更为精准的数据材料。本文致力于研究初中级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习得中出现的偏误,运用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初中级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的声调习得情况进行了语音实验调查。全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包括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实验语音学。第二部分研究现状。从声调研究(包括传统声调研究、声调实验研究)和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两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习得实验设计。设计发音词表,选取发音人,运用实验软件进行录音,采集、处理数据。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习得研究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利用Mini—Speech Lab软件对声音文件进行分析,得出实验所需数据。第四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习得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包括音长和音高两个方面,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出音长数据表和声调音高曲线图,并结合图表对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的音长和十六组双音节词的音高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五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俄罗斯留学生音长、音高方面的偏误。探索产生的原因:母语的负迁移、语音学习意识的影响、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声带的控制能力、音节的相互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教学策略:增加声调、重音的教学、明确声调特征、上声教学音值为213、延长发音法、手势辅助教学法、利用音乐辅助教学、正确对待偏误。第六部分结语。总结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