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提取、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确定了茶样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对茶样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测定了总茶多酚及其单体的含量,研究了样品的抗氧化性能,并对茶多酚的应用进行探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出提取茶多酚浸提的最佳条件,对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茶多酚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法比回流法提取量高,所得最佳浸提的提取条件:50%的乙醇为提取试剂,料液比1:15,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30 min。运用离子盐沉淀法分离提取液中的的茶多酚,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分离的条件:Zn2+为沉淀剂,用量为0.8 g/mL的ZnSO47 mL,即m(ZnSO4沉淀剂)/m(茶样)=5.6 g:5 g,用NaHCO3饱和溶液调节体系pH=5.45,抽滤,将得到的沉淀物于0.6 mol/L稀盐酸中进行转移溶解,得到的溶液用与稀盐酸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根据最佳提取条件,提取了绿茶,青茶,红茶,黑茶,不同部位茶嫩叶、老叶,不同加工工艺的茶叶,茶梗等21种茶样中的茶多酚。其中,单枞八仙所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最高,为5.2%,西湖龙井所提取茶多酚纯度最高,为97.28%。21种茶样提取的总茶多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能检测到主要的四种儿茶素EGCG、ECG、EGC、E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分析测定了21种茶样中总茶多酚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21种茶样中四种儿茶素单体的含量,其中EGC回归方程为:y=3136x+20647,相关系数r=0.9998;EGCG回归方程为:y=16114x+63218,相关系数r=0.9998;ECG回归方程为:y=15820x+41251,相关系数r=0.9999;EC回归方程为:y=31171x+310504,相关系数r=0.9989。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得总茶多酚含量趋势基本一致。运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1种茶样抑制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计算得出IC50值(7-98μg/mL),并对21种茶中总茶多酚与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其中单枞八仙的抗氧化性能最强。对21种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纯品及粗品进行应用探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对比两种置管方式用于急诊药物中毒洗胃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急诊药物中毒洗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置管洗胃,观察组采用经口置
在中国美学史上,宋代不同于前朝,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理念。本文对宋代的家具、绘画、服装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宋代简洁质朴、平淡素雅的审美特点,以及简素美这
光栅-外腔光谱合束是基于光栅的波长选择特性和外腔的反馈,使得半导体激光阵列(DLA)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锁定在不同的波长,并保持每个发光单元输出光束在近场和远场重合,实现光
综合分析了现在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比较优化的开发工具与智能的数据库,使用C++开发环境,进行机房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本系统的开发,经过全
关于西周封建制度灭亡的原因,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大多是在研究西周史时有所提及,只是提及程度深浅有别,并且都是从井田制的破坏、阶级结构的变化两方面分析。在总
<正>永济古称“蒲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据《蒲州府志》记载,永济原为“蒲反”,是魏国的领地。秦国压取后,又还给了魏国。魏人喜蒲
<正>总人口达1000万人的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族通常将"成家"与"立业"分而论之,其实在古人的意识中,"
<正>集中办学,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地方政府为民做的一件实事。优美的校园环境,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舒适的学生公寓,老师24小时陪在身边,辅导学习、指导生活、
总结近年来有关镁素的研究应用.详细综述土壤镁的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延缓衰老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某发电公司#1机组汽轮机油中带水的严重问题,对汽轮机轴封系统、轴承回油系统等进行检查分析,找出问题。采取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对轴封系统进行改造以及加强维护等措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