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22.9%,仅次于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而居第三位,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中增殖与细胞凋亡是其生物学行为的两个主要方面。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是恒定的DNA二倍体或四倍体,当受到致癌因素刺激时,DNA被损伤,引起细胞DNA质和量的异常,成为DNA含量异常增加或减少的肿瘤细胞,即DNA非整倍体细胞,也称异倍体细胞。国内外研究证明,如果DNA含量发生微小的异常变化,就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因此,测量和分析细胞核DNA含量与DNA倍体,对卵巢癌组织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及疗效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目前研究发现,Survivin不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但在人体多种肿瘤中有高表达,此外已有研究证实,用反义寡核苷酸影响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这些特点提示,Survivin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卵巢癌组织中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标本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卵巢癌组织中DNA含量、Survivin的表达情况以及DNA含量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卵巢癌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卵巢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及增殖活性,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同一标本石蜡切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卵巢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3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DNA异倍体阳性率为76.67%(23/30),其中20例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DNA异倍体阳性率为60%(15/20),5例非上皮性卵巢癌均出现DNA异倍体,DNA异倍体阳性率为100%(5/5),不同病理类型间DNA含量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交界性卵巢肿瘤DNA异倍体阳性率为60%(3/5);6例正常卵巢组织均为DNA二倍体,交界性卵巢肿瘤与卵巢癌组DN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上皮性卵巢癌SPF23.73±17.86%,非上皮性为25.38±11.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交界性卵巢肿瘤SPF为17.48±10.29%,与卵巢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同临床分期肿瘤SPF值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中高分化肿瘤与低分化肿瘤SP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0例卵巢肿瘤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25例,阳性率为83.33%,其中DNA异倍体23例,阳性率为100%,DNA非异倍体2例,阳性率为28.58%(2/7);正常卵巢组织均无Survivin的表达;DNA异倍体与DNA二倍体肿瘤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1)卵巢癌组织中异倍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且DNA含量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但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但不同病理分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NA含量的测定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理分级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指标;(2)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它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3)Survivin在DNA异倍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其与DNA含量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