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资利益争议法治化治理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我国颁布了《劳动合同法》,之后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式”增长之势。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个别劳动争议、权利争议的处理,规定得较为全面,但对于劳资利益争议很少有规定。随着广大劳动者群体的权利意识的增强,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应得利益、分配正义理念已经很大程度上深入人心,劳动者维权意识、公平分配意识逐步增强,要求加薪,改善劳动条件,团结起来,运用停工、怠工、罢工的集体行动,与资方交涉、博弈。因此,珠三角区域连年引发大量的劳资利益争议。面对这些社会矛盾,资方从消极回避到被迫应对,再到理性务实地谈判、妥协,地方政府从维稳式应对到务实地处理,大多有重要变化,多数案例得以积极的解决。这些案例也提出了对于我国的劳资利益争议如何改革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法治化地治理的大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实证性研究方法,结合比较法方法、规范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为五部分,围绕劳资利益争议的法治化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前言,系本文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学界对我国劳资利益相关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对我国近几年劳资利益争议的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劳资利益争议的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我国现行的劳资利益争议处理政策和制度,对这些治理对策所产生的后果影响和缺陷进行进一步的剖析。第四部分,比较研究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劳工组织对劳资利益争议处理的基本经验、政策建议及其对我国劳资利益争议法治化治理的启示。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劳资利益争议法治化改革的方向及方法,主要包括我国劳资利益争议法治化改革的制度需求,改革的方向以及重点。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劳资权利纠纷特别是个别劳动争议的解决,制度较为健全,但对劳资利益纠纷的研究,法律规范很少且缺乏实效,对于劳资利益争议的法治化治理的对策更匮乏,此局面远不能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国际社会对于劳资利益争议的法治化解决,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和方法。我国应结合国情、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认真加以借鉴,使我国劳资利益争议解决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等健全、高效,全面法治化。据此,本文建议:劳动基本权利必须加以实证化,劳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加以常规化、法治化,劳动行政(政府介入、干预、服务等)机制必须完善化,劳动关系相关服务的市场加以法治化;工会必须正确定位并解决公信力难困境;地方政府作为发展主体与执法主体的角色冲突必须解决;必需健全法治化的集体劳动法体系。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1月8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在南开大学举办了"中国
目的探析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0名低年资护士中抽取2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20名护士在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一直致力于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课堂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学习"、"互惠学习",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从知识素质、道
“三一律”美学理论和观念的发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与希腊和罗马史诗,存在着一定关联性,但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主要还是一种与舞台相联系的戏剧理论。在经过了古希腊、罗
中国古代语言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先秦时期著名哲学家对"言""意""名""实"及其关系等语言问题的思考与理论成果中。道家代表老子和庄子、儒家代表孔子和荀子、墨家代表墨子等哲
认知冲突能有效地打破之前低层次的平衡,产生新的"冲突",通过冲突从而实现新的平衡与发展.引发认知冲突,不仅能内化知识,建立物理概念或规律,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本文专门探讨了美术教育对开发脑潜能和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指出寻求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因素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等,其中技
甘肃省资源丰富,土特产种类繁多。然而,土特产包装设计忽视了地方特色和品牌文化,缺乏低碳设计理念,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在低碳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