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占成人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20%,且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已成为手术后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如此积极治疗,其总生存期仍很低,极易复发且复发后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挽救治疗方案。本研究对164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进行了临床预后分析,并分析了复发后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贝伐珠单抗)挽救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占成人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20%,且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已成为手术后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如此积极治疗,其总生存期仍很低,极易复发且复发后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挽救治疗方案。本研究对164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进行了临床预后分析,并分析了复发后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贝伐珠单抗)挽救治疗达到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治疗提供有力方向。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20.01期间的164例GBM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预后,比较复发后联合抗血管药物组及单纯化疗组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应用SPSS23.0版进行统计分析。设定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入组的164例GBM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2)、使用阿帕替尼(P=0.012)、辅助化疗(P=0.007)与OS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0.327)、CD34表达(P=0.144)、Ki67表达(P=0.119)、贝伐珠单抗(P=0.174)、P53表达(P=0.730)与OS无相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辅助化疗(P=0.044)、年龄(P=0.011)及使用阿帕替尼(P=0.042)是影响GBM患者OS的独立因素。全组患者mOS为20.0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38.4%、13.7%。对65例rGBM患者进行挽救化疗后临床疗效分析显示,联合抗血管药物组相比于单纯化疗组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33个月VS19个月)。联合抗血管药物组患者中,达到临床控制疗效的患者有36例,DCR达73.47%,而对照组DCR为43.75%,联合抗血管药物组的DCR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其OS具有明显生存优势(P=0.005),DCR也存在获益(65.00%VS43.75%);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其OS不存在生存获益(P=0.078)。结论:1.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辅助化疗和使用阿帕替尼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因素;CD34、Ki67可为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辅助化疗和使用阿帕替尼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2.使用阿帕替尼可延长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提高近期疗效,且耐受良好,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3.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仍需积极寻找有效方案,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16、Ki67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宫颈锥切术后HPV清除情况,分析P16、Ki67对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及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宫颈病变患者的诊断及随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因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宫颈病变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宫颈锥切术、且行P16、Ki67染色的患者共14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blastoma,GBM)的肿瘤细胞往往会浸润到周围正常脑组织,即使实现实体肿瘤全切除(Gross-total resection,GTR)也会出现复发,患者预后较差。尽管对GBM实施更大范围的切除已经被应用在了现在的治疗中,但现有的文献质量证据尚未阐明,扩大切除产生的潜在的生存益处和安全性还没有达成共识。本研究意在探讨GBM的扩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已经发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低氘水(deuterium depleted water,DDW)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观察其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寻找DDW能成为卵巢癌治疗佐剂的科学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SKOV3细胞,设置成4组,实验组使用氘含量为125pp m,75ppm,25ppm的DDW配置的培养基,对照组使用氘含量为150pp m的三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长效型G-CSF)卵巢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情况进行的回顾性分析,旨在为预防管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经验,明确长效型G-CSF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卵巢癌化疗的6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粒细胞集落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2013年3月——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诊断为甲状旁腺囊肿及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可能存在的预测因子,减少漏诊、误诊。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3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甲状旁腺疾病患者153例(其中甲状旁腺囊肿56例,甲状旁腺腺瘤102例),对临床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方法了解我院单中心收治DLBCL患者的热点基因突变情况,探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细胞起源(COO)分型、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联,寻找临床有无前瞻性应用靶向治疗的可能。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40例成人DLBCL患者,上述患者的诊断满足淋巴肿瘤分类标准(WHO,2016)。自40例DLB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HLA-loss)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1.79±12.82岁,男28例,女19例。同胞HLA全合移植(MSD)
目的:三联保膀胱治疗(trimodal therapy,TMT)的基本治疗模式为最大程度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 URBT)+联合放疗+增敏化疗,其优势在于保留了患者的膀胱功能,使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生存体验,是一种有效的膀胱保存手段。本荟萃分析旨在比较三联疗法(TMT)和膀胱根治术(radical cystectomy,RC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胃癌预后相关的miRNAs,构建并验证风险评分模型。方法:1.登录人类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miRNAs、mRNAs表达谱数据及对应临床信息。以|log2 FC|>1.5,P1,P<0.05为标准,对mRNAs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将所有具备
目的:测定早期宫颈癌无瘤操作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术毕后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对比两种不同术式中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同时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切除范围(阴道壁长度、骶主韧带长度、子宫动脉长度)。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无瘤操作下是否与开腹手术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10~2020-12之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IA1~IIA1)患者41例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