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又是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动因。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探讨不仅关系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得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是对我国传统农地制度的一个创新。以家庭生产为单位,有效地激发了农户的劳动积极性,将劳动监督成本降低到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不利于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因此,我国于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允许农村土地有限度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了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解除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取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可将承包地以合理的方式转让、出租或以入股的方式获得收益,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将分散的农地集中流转,为土地集约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农地使用权流转使我国农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但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行为不规范;流转中农户的主体地位难保障;农户对土地过于依赖;政府、集体、农户之间收益分配不合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缺乏;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过于分散;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非粮化”、“非农化”倾向明显等。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对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题中应有之义。解决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一要从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建设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二要保障农户农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利;三要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活力;四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避免流转纠纷发生;五要建立健全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加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六要引导农地集中流转,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七要加强对农地用途的监管,采取严格措施限制借流转之名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行为。
其他文献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仍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提高现有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我国政府需要依据精准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建立对高校有效合理的财政
随着依法治校战略的推进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我国各高校开始全面制定大学章程。大学章程的建设有利于在大学治理中遵循和落实依法治校;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难点在于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学生的脑、进学生的心。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及教育成本的提高,高校需要拓宽教育财政的来源,因此,高校教育基金会应运而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迅速,有些高校教育基金会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多目标、多判据的系统评价办法,在社会经济评估项目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一个具体的调研项目为例,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在市场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大型建筑工程、地标型建筑的结构设计日趋复杂,对混凝土技术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8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为解决配筋密集的高强混凝土结构提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了《残疾人就业条例》对我国城镇地区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在该条例出台前后并无显著变化。结合20
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解决大型准营利性基础设施融资难题的有力方式。本文首先对PPP模式内涵、应用范围、融资过程进行了剖析,
作者认为,从单项目管理到多项目管理,从企业管理到企业项目管理,当今企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热点和新趋势。本文提出,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多项目管理的产
实验设计了芒硝法硫酸钾制备流程,涵盖多项化工实验操作,在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中需结合仪器分析、数理统计、化工原理和分离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