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感音性耳聋是一种以毛细胞损害为主的较为常见的声波感受障碍性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生与耳蜗毛细胞结构、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感受声波障碍引起的听力受损。对于聋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和研究,根据其发病机制,制定出特异的靶向治疗方案和药物,对于感音性聋病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前期查阅文献和实验提出初步假设,含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家族(nucleotide-binding domain-and leucine-rich-repeat-containing family, NLRs)成员——LRX1,可能参与耳蜗毛细胞损伤过程,有望成为防治感音性耳聋的新靶点。NLRX1,又称为NOD5, NOD9, NOD26, DLNB26或CLR11.3,是一种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的胞浆模式识别受体。NLRX1蛋白结构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其在体内广泛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心脏肌肉等代谢旺盛的组织。NLRX1功能复杂,在线粒体损伤、ROS生成、炎症反应和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其与线粒体功能蛋白的交互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毛细胞凋亡与感音性聋的发生有紧密关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噪声、耳毒性药物、衰老等常见听力损伤因素,可引发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凋亡,引发感音性耳聋。目前NLRX1在耳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NLRX1在C57BL/6小鼠耳蜗毛细胞内表达与否,及其与听力之间的可能关系。实验目的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究NLRX1在耳蜗毛细胞内表达与否,如有表达,则进一步探究NLRXl与听力之间的可能关系。实验方法1.选取野生型的C57BL/6品系小鼠为研究对象,根据小鼠年龄,分为五组:新生4天(P4)、15天(P15)、1月(M1)、3月(M3)和9月(M9);2.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观察NLRX1在各年龄组小鼠耳蜗毛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利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检测、验证荧光检测的NLRX1表达变化趋势;3.根据测听结果将9月龄小鼠分为听力较好组和听力较差组。检测两组NLRX1,凋亡因子P-JNK、 caspase-3及炎症因子NF-kB、IRF-3、 IL-6、 IFN-β的表达情况;4.新霉素联合呋塞米腹腔注射3月龄小鼠,检测NLRX1及凋亡因子p-JNK、 caspase-3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LRX1在野生型的C57BL/6小鼠耳蜗毛细胞胞浆中呈现点状分布,尤其在小鼠毛细胞的纤毛部位高表达;2. NLRX1的表达水平随着小鼠发育成熟及听力形成而表达增加,随着小鼠衰老听力受损而表达下降;3.9月龄的老年C57BL/6小鼠耳蜗毛细胞中未检测到NF-kB、IRF-3炎症通路的激活;4.在听力严重受损的9月龄小鼠及新霉素处理的3月龄小鼠耳蜗毛细胞内检测到凋亡信号JNK的激活及NLRX1的表达升高。结论1. NLRX1在C57BL/6小鼠耳蜗毛细胞内表达,开创性地将NLRX1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扩展到了耳科学领域;2. NLRX1在野生型小鼠耳蜗毛细胞内表达变化表明其可能与听力的形成和维持有关;3.在听力受损严重的老年小鼠及新霉素损伤小鼠中NLRX1的表达升高及凋亡通路JNK的激活,表明NLRX1可能通过JNK凋亡通路诱导毛细胞凋亡,促进感音性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