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派之运气学背景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从运气学角度就温病学派的背景进行探究,以分析温病学派产生的运气学因素,以此能够为探究温病学派产生的原因提供多角度因素,揭示运气学与温病学派的内在规律。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定性分析法。具体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以《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为主导,陆懋修《世补斋医书》等所提出的"大司天"运气学理论为依据,其中通过阐述所选取的温病学派十四位代表医家所处的"大司天"背景,论述各代表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形成的原因,并与其它学派相比较,分析可见温病学派产生与发展时期所处运气大司天期间,占有主导地位的外感热病主要为温热性质的,从而形成了诸多医家研究温病学的昌盛局面,由此形成和发展了温病学派。结论:一、温病学派代表医家一生均经历过火热之气的运气学背景,与伤寒学派、温补学派等形成对比;二、运气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气候、物候、病候等存在一定关联性;三、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存在运气学背景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稳定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8名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在自然升学条件下追踪18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
研究了耐氧双歧杆菌在GAM和PTYG培养基中生长曲线、基质消耗曲线和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耐氧双歧杆菌培养12h菌数分别达8.4×109cfu/ml和7.2×109cfu/ml;pH由7.6降至4.
2004年,国内首次在安庆市大龙山林场海拔近700m的高山地区发现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Buhrer)Nickle)自然侵染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且造成一定危
中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班级里班风好坏、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与班主任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有着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合肥市8种常见植物女贞、香樟、广玉兰、石楠、桂花、海桐、椤木石楠和大叶黄杨的气孔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