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安徽省调查数据

来源 :阚庆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城镇化是各经济体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农民工市民化作为首要目标。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决定了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实现非农就业并定居城镇,第二步落户城镇实现户籍的转变。农民在退出农村、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就业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农民工定居城镇的基础和保障,高就业质量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坚实的生存保障。但当下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处于弱势地位,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受就业歧视,缺少应有社会保障,以至于近年来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安徽省作为农民工大省,城镇化任务更加艰巨,本文基于安徽省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与人口迁移以及城镇化相关的理论,并从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就业质量提升对策、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与理论支撑。本文利用课题组2019年在安徽省七个地级市十五个区县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利用Mlogit模型开展实证分析,探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本文根据问卷,将农民工定居意愿划分为原籍农村、原籍乡镇、原籍县城、务工城镇以及省内其他城市五类,从工作条件、职业提升、工作稳定性、劳动权益四个维度,选取了七个二级指标作为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代表就业质量,同时充分考虑了农民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身份认知、工作地生活状况对定居意愿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农民工城镇就业质量与城镇定居意愿的产生,除了有自身因素的考量,还会受到迁移政策的影响。建国初期,为发展重工业,迁移政策相对宽松,大量农民进入城市;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为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题,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解决其就业问题,迁移政策逐步放宽,但后期有所收紧;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人口流动;2000年至今,城镇化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政府不断从政策层面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倡导农民工融入城镇。二是就业质量对农民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从工作条件来看,工资水平和工作获取途径规范程度的提升会显著增强农民工定居原籍乡镇和务工城镇的意愿,尤其是增强定居务工城镇的意愿;工作强度的增加增强了农民工定居务工城镇和省内其他城市的意愿;务工年限的增加降低了定居务工城镇和省内其他城市的意愿。从职业提升来看,接受职业培训可以显著增强农民工定居务工城镇的意愿。从工作稳定性来看,合理增加工作更换次数可以增强定居原籍县城和省内其他城市的意愿。从劳动权益来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能够增强农民工定居原籍乡镇和务工城镇的意愿。三是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自我认知、工作地生活状况对其城镇定居意愿也有显著影响。从个体特征来看,女性城镇定居意愿强于男性;年轻农民工强于年长者;已婚农民工强于未婚农民工;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强于文化程度低的。从家庭特征来看,将子女带在身边的农民工定居务工城镇意愿更强。从自我认知来看,认为自己是农村居民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返回原籍农村定居。从就业地生活状况来看,在当地有朋友的农民工定居务工城镇意愿更高,住宿条件越好的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越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一是深化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二是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工资水平;三是建立职业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将成为世界各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并提供娱乐服务,然而目前ITS中存在着带宽不足、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并提高频谱利用率,允许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链路复用车辆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链
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检验院校专业水平的主要方式。论文选题作为论文写作的开端,决定了整个论文写作的结构框架以及价值影响力。因此,对论文选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本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情况,有利于培养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并完善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发展。另外,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多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论文选题也能够帮助培养单位了解某地区汉语教学的真
学位
艺术存在论研究的目标是澄清艺术的存在问题。作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的一种尝试,本文在内容上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以柏拉图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存在论、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对传统艺术存在论的反思以及一种新的艺术存在论。从方法上来说,这一探索工作不能先一般地讨论传统哲学中的各种存在论然后对其在艺术领域的影响给出一种谱系学的描述,而应该以艺术真理问题为线索来切入艺术的存在问题。艺术中真理与存在的这种亲密
学位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爆发以来,全世界感染病例快速增长,全世界为应对肺炎疫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针对疫情防控需要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结构简单但功能完善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并针对消毒机器人在滑移扰动下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消毒机器人进行了运动控制建模和轨迹跟踪控制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制定了智能消毒机器人的设计指标,设计了符合要求的智能消毒机器人下位机底座,该底座采取双轮差速移动方式,搭配
学位
为解决海关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简称:运维)人员投入多、告警不及时、告警信息不精确等问题,提出了核心机房信息系统智能运维体系。应用基于图数据库的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服务智能运维全过程,采用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技术设计巡查机器人,研究辨析算法对海量运维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了对海关信息系统的全链路监控、智能辨析和精确告警功能。通过在上海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蓬勃发展,涌现了各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如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新技术也带来了更加复杂多样化的网络需求,此时传统网络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为了解决传统网络体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SDN一种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相分离、可实现网络灵活控制的新型网络架构。然而SDN的引入也带来
学位
工匠精神从古代发展至今,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更加丰富、价值理念不断更新。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中,也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培育不仅在于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对人们品质的培养。伴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工巧匠大量涌现,劳动者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结合,促进了工匠精神的长久发展。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仍然存
学位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实现人脑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控制外部设备。BCI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依赖周围神经和肌肉的通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通道。在医疗康复、交通以及军事等领域,BCI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实现BCI技术的核心是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进行合理分析并对特征进行提取和分类。
学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多元感官能力的发展,运用全脑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本文对视读法、图读法、刍读法等阅读方法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方法都体现了全脑教学的特点,能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成长。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