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这是由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关于商业银行脆弱性的理论,我们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马歇尔及凯恩斯等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P.Minshy)从银行信贷特点及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了产生银行内部脆弱性的原因。克瑞格(J.A.Kregel)用“安全边界”理论对明斯基的脆弱性理论进行了补充。在他们之后很多学者从其它角度对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了探索和解释。 国际资本流动强化了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国际资本流动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所面临的信贷道德风险模型发生变化,信息不对称增加,相应地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另外,资本大量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影响了汇率和利率的稳定性,从而银行面对的汇率利率等市场风险增加了。资本流动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银行的国外资产增加,受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很大,这对银行的稳定是不利的。在不同的汇率制度的下,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是有区别的。计量分析表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关系并不像理论分析的那样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及中间汇率制度,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占主体地位也是原因之一。资本项目开放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必然会受到资本流动越来越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银行经营外部环境的强化及对短期国际流动资本风险的防范入手,降低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