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工况下微网逆变器下垂控制改进策略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垂控制是微网逆变器最常用的控制方式之一,具有即插即用、可实现并离网无缝切换等优势。但是下垂控制逆变器在并网模式下对网侧电压抗干扰能力较差,随着微电网内负荷工况愈加复杂,微网交流母线电压受负荷运行影响,存在频率和幅值波动、谐波以及不平衡等现象,导致基于传统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存在输出功率波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差等问题。为此,本文以某光伏组件厂区微电网中三相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负荷工况对下垂控制进行改进,以提高下垂控制对微电网复杂工况的适应能力。本文通过建立三相并网逆变器下垂控制的小信号模型,深入分析间歇性、非线性负荷下微网交流母线电压频率、幅值波动和谐波对逆变器的影响。提出基于瞬时频率检测和电压幅值PI补偿的复合型电压前馈策略,实现对网侧电压实时前馈。所提策略大大提高了逆变器抗网侧电压干扰能力,有效改善逆变器输出功率平稳度和电流波形质量。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三相不平衡状态下,逆变器输出功率稳定与电流平衡无法同时实现。为此,本文提出在负序电压前馈外环增加电流-功率分段爬坡改进算法。在并网条件下,所提算法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控制需求实现输出负序电流幅值与输出功率波动幅值的协调控制,同时解决了单纯的负序电压前馈控制策略在离网条件下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搭建Simulink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电网存在间歇性、非线性负荷工况下,基于所提复合前馈型下垂控制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稳定,输出电流波形质量改善明显。微电网存在不平衡负荷工况下,所提电流-功率分段爬坡算法可实现输出电流波形质量与输出功率平稳度的协调控制,并保证了离网稳定性。两种改进方法与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相比逆变器输出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最后,采用DSP28335为主控芯片搭建了10k W逆变器实验平台,与所提复合前馈型下垂控制进行相互验证,表明了实验平台的可行性以及所提算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常见的厌食性神经肽之一,且GLP-1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广泛,如下丘脑主要参与摄食及饱腹感等调控的下丘脑室旁核(Par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因为高效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人们作为第三代燃料电池,得到广泛普及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为了扩展电池材料的选择性和减少成本,需要降低操作温度,而降
微电网有并网和孤岛两种模式,其运行能力是体现微电网经济性及技术性的重要指标,而这二者之间的切换过程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负载持续供电的关键点,也是当今微电网领域研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坡向是重要的环境梯度之一,植物在不同的坡向会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杏树(Prun
风电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波动性,若仅利用点预测技术进行实时调度十分困难,区间预测作为一种预测手段,可以得到出给定置信度水平下的风电功率的上限与下限,更有利于保证电力系
能源供应和存储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锂离子电池(LIB)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移动电子设备和零排放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炭载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极、储能、催化剂以及吸附剂等领域,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实现金属纳米粒子在碳材料表面上的均匀分布、尺寸可控、形貌可调以及良好的
传统观点认为:小脑是一个重要的大脑皮层下运动调节中枢,其功能主要是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新近研究报道,小脑还广泛参与了认知、空间导航、奖赏、社会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们对于麻疹疾病的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对麻疹疾病的传播过程也了解得越来越详细.一般来说,麻疹的传播过程会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出疹
高温不仅会对燃料电池造成过多的余热,而且会使其内部结构变化,降低性能和效率。因此降低燃料电池的操作温度,以及研发在中低温下能够拥有良好电性能的电极材料,已成为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