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真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种间氮转移的作用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套作是多熟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间套作具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大幅度增加植物或作物产量的特点,在解决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通过设置不同氮水平,接种不同的菌根真菌和根瘤菌,筛选出适宜大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的最佳组合,采用三种根系分隔方式和叶柄注射15N示踪技术,研究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下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及种间氮素转移作用的影响及氮素的转移量,由此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在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无论单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还是双接种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促进了大豆和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其中根瘤菌SH212效果要好于BA207,而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效果要好于Glomus intraradices(G.I.),而以双接种菌根真菌G.m.和根瘤菌SH212效果最佳,大豆和玉米的植株总生物量比不接种增加25.4%,大豆根瘤数增多,大豆和玉米的侵染率提高,在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双接种不但促进了大豆的固氮能力,间接改善了玉米的氮素营养,而且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植株总吸氮量。   在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的生物量呈现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完全分隔,根系不分隔情况下玉米的生物量是完全分隔的1.05倍,且根系不分隔情况下也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总生物量;就植株氮浓度来说,根系不分隔情况下,玉米的植株地上部氮浓度要大于根系完全分隔情况13.8%,且根系相互作用情况下的大豆和玉米植株总的吸氮量也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分隔方式,分别是根系尼龙网分隔和完全分隔的1.08和1.03倍,因此说明大豆和玉米的间作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促进了大豆和玉米的生长。   在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通过叶柄注射15N示踪技术,表明大豆向玉米发生了氮转移,转移率在5.19%-9.88%之间,转移量为8.19-18.2mg/pot,转移的量相当于大豆总氮量的7.95%-10.7%,同时也检测出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促进了大豆向玉米的氮转移,而根系尼龙网分隔的氮转移率要小于根系不分隔,说明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烈,氮转移越显著。而对玉米进行15N处理的情况下,未发现玉米向大豆的氮素转移,因此,初步认为大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素转移是单向的,即大豆向玉米的转移。
其他文献
涤纶纤维凭借其强度高、耐酸碱、耐日晒、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我国纺织业应用广泛,但其难自然降解、难处理。沙漠砂取代工程中砂,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及远地运输普通中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其比表面积大,且具有腐蚀性。因此考虑将涤纶废料来做混凝土的增强材料,不仅可以缓解涤纶纤维因难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涤纶纤维克服沙漠砂的腐蚀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绿色、环保
  我国目前风景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国家标准对风景资源分类、分级基础上,通过数据反映场地的表象特征,如土地类型、植被状况、美学特征等。尽管量化数据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风景的
小麦基部小穗不育是生产中较普遍的现象,生产推广的有些品种基部小穗不育现象严重。本研究以EMS诱变山农1186得到的基部小穗不育突变体(BSS)为材料,同受体山农1186和小麦品种泰农18杂交,对其F1代单株和F2分离群体的基部小穗育性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了解基部小穗不育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以山农1186×BSS的F2代180个单株及其F3株系作为作图群体,对基部小穗不育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主要
  针对快速城镇化中的遗产地精神维护与遗产记忆留存关键议题,分析了城镇化对遗产及其整体环境的影响,指出文化景观方法论在应对快速城镇化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景观所阐发的关
正槽溢洪道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泄水建筑物,它直接影响水利枢纽防洪调度和安全运行,在实际溢洪道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经济指标等因素,充分利用
胶凝砂砾石坝简称CSG坝,筑坝材料是在砂砾石料中掺入一定量的胶凝材料和水简易拌合而成的胶凝砂砾石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取材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坝型设计的基本剖面是上下游对
  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水电站建设逐步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水电站厂房是水利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厂房安全监测在建设和运行中都是非常重要。而面对大量
  "依山傍水"一直是古往今来人们内心深处理想的人居环境。本文从"山水"的自然、历史原型秉质入手,探讨"大山水"的空间营建策略(从选址、空间层面)及"微山水"的空间营建策略
  保护培育规划作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而现行的保护培育规划分区体系中,缺乏强制性的内容,对资源的保护没有真正
城市生态公益林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所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直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