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日本町人哲学家石田梅岩和我国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所生活的年代和各自的思想渊源进行分析,把二者的经济思想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对研究中日两国近代经济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江户时代的商人思想家石田梅和我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大致相近,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作为“町人之哲学”阐述“商人之道”,提倡“正直”、“俭约”的经济伦理,对日本商品经济和社会职业伦理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被视为类似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促发资本主义产生的“新教伦理”。与此大抵同时,中国清初南方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主张“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充分反映了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的发展要求。然而,基于社会结构、制度基础与思想文化差异,中日经济思想对两国近代化的历史转型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为儒家文化圈的中日两国,处于时代相近的商人阶级却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伦理思想。通过对石田梅岩与黄宗羲经济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自经济伦理思想的异同,从中也反映出中日两国思想家们面临相近的课题却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两者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研究中日两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异同,探讨中日两国经济的不同特点,还可以了解中日两国经济伦理思想在各自国家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再者,通过石田梅岩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比较,对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也有某些借鉴和启示作用,可以提供观察传统经济观之现代价值的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