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近20年来,钒化合物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抗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近年来,钒化合物作为广谱的抗癌药物也倍受关注。本课题围绕双过氧钒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开展研究,在合成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5种双过氧钒化合物{bpV(ox),potassium bisperoxo(oxalato)oxovanadate、bpV(bipy),sodium bisperoxo(2,2′bipyridine)oxovanadate、bpV(phen),potassiumbisperoxo(1,10-phenanthroline)oxovanadate、bpV(pic),potassium bisperoxo(piclinato)oxovanadate、bpv(Imi-py),ammonium bisperoxo[2-(2′-pyridyl)-imidazole]oxovanadate}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和bpV(Imi-py)对肝癌的影响。本研究在水溶液中合成了4种典型的双过氧钒化合物bpV(ox)、bpV(bipy)、bpV(phen)和bpV(pic)和1种新型双过氧钒化合物bpV(Imi-py),并对这五种化合物进行了谱学表征;为了研究它们的模拟胰岛素活性,本研究以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为细胞模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了5种双过氧钒化合物对葡萄糖消耗的影响;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了双过氧钒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抵抗素(Resistin)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对GLUT-4蛋白转位的影响;为了研究双过氧钒的抗癌作用,体外实验采用MTT法、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了bpV(Imi-py)对肝癌细胞Bel-7402形态学和生化学的改变,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检测了Caspase-3、-8、-9酶的催化活性,体内实验观测了双过氧钒化合物bpV(Imi-py)对H22小鼠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5种双过氧钒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上调PPARγ和GLUT-4 mRNA的基因表达,下调Resistin基因表达,促进GLUT-4蛋白的转位。bpV(phen)和bpV(Imi-py)表现出较强的模拟胰岛素作用,优于阳性对照WOSO4。bpV(Imi-py)能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并上调Caspase-3、-8、-9的酶活性。体内实验显示,bpV(Imi-py)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总之,本研究新成的双过氧钒化合物bpV(Imi-py)在脂肪细胞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模拟胰岛素作用,显示出潜在的抗糖尿病应用前景;bpV(Imi-py)还具有明显的抗肝癌作用,其抗肿瘤作用部分与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