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与政治语篇的批评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71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近十几年发展迅速。批评语言学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促进了批评语篇分析的诞生和发展。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权势关系和偏见,探索话语和社会文化之间隐藏的控制和不平等关系,旨在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在早期的批评性语篇分析著作中被视为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的有效工具。但这些论著中的及物性分析常常局限于新闻标题或者对新闻语篇,如英汉新闻语篇的对比分析,及物性对批评语篇分析的指导作用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探索。本文认为及物性不仅能揭示新闻语篇中的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同时也是揭示包括政治演讲、政治文学和政治新闻的政治语篇中显性和隐性权利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有效分析工具。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以Halliday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出发点,选取了三篇政治演讲,George Orwell的三篇描写政治和语言关系的政治文学语篇以及从China Daily和New York Times选取的关于Bin Laden死亡的报道为政治新闻,共计十个语篇为分析语料,以此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分析这些政治语篇中的及物性,本文试图阐明及物性是揭示语篇中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借鉴和结合Fairclough (1992)提出的三维分析(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框架,本文建设性地构建了“描述及物性分布特征、识解及物性表达的意义和解释及物性为何这样使用”的功能批评语篇分析框架的一部分,为读者提供方法论指导。同时,本文也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对培养和提高语言初学者的批评语言意识有一定的启示。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为引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语料收集和论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在介绍批评语篇分析发展及不同研究视角后,重点回顾批评话语分析和政治语篇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并指出及物性是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的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第四章主要是在及物性的理论框架内,对所选取的语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说明如何运用及物性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显性或隐形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并在借鉴和结合Fairclough (1992)三维分析的基础上,构拟出以及物性为理论框架的功能批评语篇分析框架。第五章为本文结论,主要包括:及物性是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的有效分析工具;提出了以及物性为理论出发点的批评语篇分析三步分析法,并指出构建功能批评语篇分析框架的必要性;指出本文对培养和提高语言初学者的批评语言意识有一定的启示。鉴于本文的不足,本章也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以完善系统批评语篇分析方法,以及促进和完善政治语言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而作为学校发展带头人的
<正>2019年,热水器市场表现依然低迷,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无一例外地呈现下滑趋势;因政策红利消减,采暖市场规模下行。产品升级、渠道变革、加大工程市场
针对中国女排的现状,从运动学的观点出发,定量地分析了排球出手角度、出手速度与起跳高度之间的关系.运动员结合自身条件,可选择最佳的出手角度及出手速度来提高大力跳发球的
针对压裂施工后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时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掌握了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比例
目的:对比研究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引起的不良后果和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辖区自1995年-2015年20年间600例尸体解剖资料,以10年为单位分析其来源构成以及临
目的:miR-17-5p和miR-20a (miR-17-5p/20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调,但是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作用机制以及在胃癌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尚不清楚
对于海上勘探井 ,由于储层渗透率较低 ,会对储层进行压裂措施改造 ,以求取准确的地层参数.改造以后在放喷求产期间 ,由于储层裂缝闭合、压裂液的性能、人为操作等因素引起支
针对目前设备维修过程中生成的大量信息的处理难题,介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维修评价模型的应用效果。
白芨属(Bletilla)是亚洲特有属,分布于缅甸北部经由中国到日本,全球约有6种,我国产四种。白芨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其中白芨[Bletill a
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以及教育理论的推陈出新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都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