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互连基本器件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通信中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电互连逐渐成为通信容量提升的瓶颈。而基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的片上光互连系统能够在有限可接受的功耗范围内为多核之间的并行运算以及快速光交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近年来片上光互连系统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围绕光互连系统分别从系统和器件两方面进行讨论。前者主要从系统角度分析仿真器件的基本性能,为后面研究器件表面粗糙效应奠定基础。而表面粗糙效应分析使得前面的系统角度分析更加全面而深入。1.在系统方面,研究人员对硅基光互连器件在芯片内全局互连和片上光网络内的应用还没有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所以从系统角度分析光互连器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根据项目需要,对光互连硅光子基本器件进行性能分析。然后用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solution和MODEANALYSIS工具对不同类型的波导、微环谐振器和微盘谐振器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这些器件的FSR、Q值、损耗、3dB带宽等参数。这些工作为下一步的系统分析提供了基础。2.在器件方面,随着器件尺寸越来越小以及高折射率误差(HIC)工艺的广泛应用,器件的表面粗糙对器件的性能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工作有:(1)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微盘谐振器表面粗糙效应分析方法。首次将小波分解引入微盘谐振器表面粗糙效应分析,该方法可以独立分析器件表面粗糙起伏程度及起伏的一阶导数对Q值的影响。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表面粗糙起伏的一阶导数是表面粗糙影响微盘谐振器Q值的主要因素。(2)从统计学的角度讨论了波导粗糙表面的逼近方式。首先,建立了波导粗糙表面的数学统计模型,证明了波导表面起伏引起的后向反射场是一个鞅。接下来根据随机变量收敛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对波导粗糙表面起伏的逼近方式。分析表明,目前广泛使用的微元法可以有效分析粗糙表面对光波的二次特征(功率、Q值、3dB带宽等)的影响。但是在相干光通信中,如果我们需要分析粗糙表面对一次光信号特征(如光相位)的影响,这时微元法失效。
其他文献
摘要:时间透镜被广泛的应用于时间成像、光通信、光信号检测以及光信号处理等领域,已成为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以时间透镜为关键器件的时间成像系统可以实现超
CuInS2(CIS)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理论转化效率高、结构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真空方法制备CIS薄膜的技术日趋成熟,但非真空方法以其低廉的成
电子器件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小尺寸等发展需求促进了高密度封装模式快速发展,单个IC裸芯片上的I/O引脚数量急剧增加,焊点尺寸下降,使通过焊点的平均电流密度大大增加,达到104A/
四波混频、参量放大等非线性效应已经在基于光纤的全光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石英光纤较低的非线性系数和较小的折射率差,导致产生足够非线性效应需要数千米的光纤,制
在光控相控阵雷达系统中,光电探测器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大功率高速光电探测器是制约光控相控阵雷达实用的瓶颈。传统的PIN光电二极管和光波导探测器存在很多的不足,近年来,在方
外丹术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学界对它的研究已经浩如烟海,而唐代作为外丹术最为兴盛的时期,更是这种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但相对而言,对于外丹文献的考证性研究还比
全面地评述Gemini (孪联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不溶膜和协同效应等方面近两年国际上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部分有代表性Gemini (孪联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并介绍
字符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字符识别系统中,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图像数据后,图像的处理部分大部分采用DSP、ARM、DSP+FPGA或者计算机直接实现。本文提出了
<正>作为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计算语言和编程环境,MATLAB将大量的数学和图像处理函数与高级语言相结合,实现高效的计算环境。MATLAB在信号
随着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载的日益增多,产生了大量谐波电流,谐波电流在系统线路中的流动会产生谐波压降,严重影响了公共用户点(PCC)的供电质量,同时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在电网中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