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积累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水环境的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亚硝酸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此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十分惨重。   目前,对于开放养殖水环境中亚硝酸盐积累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也尚无可以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品面市。   本研究模拟天然养殖池塘,在实验室条件下养殖锦鲤,围绕该实验室微型养殖系统中的亚硝酸盐展开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实验室微型养殖系统中亚硝酸盐的快速积累条件,建立了亚硝酸盐的快速积累模型:40 cm×20 cm×30 cm水族缸中,使用容积20 L,养殖密度12尾/缸、溶解氧6 mg/L和温度25℃。在此模型下,5 d内亚硝态氮积累可达0.24 mg/L。经检验,此模型稳定性好,亚硝酸盐可持续积累20 d。   (2)研究了亚硝酸盐快速积累模型体系中亚硝酸盐的积累机制。养殖实验连续72 d跟踪检测养殖系统中铵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含量,通过它们的变化趋势,分析各形态氮的来源与去向,发现在此积累模型条件下,由于溶解氧较高,反硝化作用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硝化作用两个阶段的微生物群体在实验期间先后建立起来,由于第1阶段的氨氧化细菌繁殖速度比第2阶段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快,先形成种群优势,导致前期亚硝酸盐大量积累,直到第20 d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开始形成优势,继而亚硝酸盐才开始被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直到第44 d亚硝酸盐含量降到0水平。   (3)在亚硝酸盐快速积累模型体系的第3 d投加天然混合微生物样品(稻田土、人工养殖池塘底泥)后,硝酸盐浓度、亚硝酸盐积累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推测样品中存在的多样化微生物(包括丰富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弥补了模型体系养殖初期微生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速了氮的转化,从而减少了亚硝酸盐的积累。   (4)向模型体系中投加纯种反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所需的能量物质,可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实验还发现能量物质的供应对反硝化作用有很大影响:能量物质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彻底,硝酸盐、亚硝酸盐迅速转化为N2;能量物质缺乏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N2,造成系统亚硝酸盐的进一步积累。   (5)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   (6)低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积累现象更为严重,最高可达24.8 mg/L,是对照的1.3倍,同时,低氧条件还延长了亚硝酸盐在养殖体系中的存留时间。
其他文献
相变材料是一种利用相变过程循环储能-释能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建筑材料、蓄热调温纺织品及电子设备等领域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应用。本项研究选择了十二醇作
学位
目的 分析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择40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患病组,另选择40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两组研究
利用廉价而丰富的木质纤维资源代替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包裹作用以及纤维素本身具
慢性炎症恶性转化是绝大多数癌症发生发展的共有过程。根据基因组学、体细胞变异/表观遗传影响的信号通路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形成的证据链,笔者提出了癌症进化发育(cancer evol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面向风险的内部审计作为新的审计领域在内部审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中国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实用的结论,它不能满足中国公司治理和发展
早期的宇宙中,似乎有数不清的宇宙铃声在一片混沌中响彻,这铃声充斥了整个原始宇宙,就如同把一些石块扔进一个平静的小池塘一样,顷刻间,水面上便荡漾起了无数的微澜.科学家们
随着包装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液体饮料盒等复合软包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迅速发展,逐步取代了金属、玻璃等包装材料,同时,复合软包装由于使用
目的 了解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因胸闷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作为冠心病组(8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
纸及其制品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因为沾染上细菌的纸张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抗菌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用于纸张中的抗菌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有机类、无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