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16年10月11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天坪村(今属双峰县)的一户地主家庭。六岁起,曾国藩便开始在家塾中学习,九岁时已把《五经》读完,十五岁起跟随父亲曾麟书学习《周礼》、《史记》等内容。其后几年,曾家父子共同研读四书五经,待曾国藩成年后一同赴考。曾国藩于道光13年通过童试,次年,他首次参加乡试,一举中得第三十六名举人,同年十一月抵京准备第二年的会试,但没有考中。道光1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以第三十八名中式。同年四月,在正大光明殿复试,殿试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以后,曾国藩走上仕途,侍奉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三十四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的美誉。他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晚清巨儒,也被后世评为千古第一完人。他还是文学家、书法家、理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曾国藩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曾国藩的教育思想与其政治思想密切联系。他生于乱世,虽是文人出身,但为了国家的兴衰披甲上阵力挽狂澜,其思想随着自身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他的思想主要承传了儒学与理学,并且广泛汲取了法、墨、道等多家思想的精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还顺应时代潮流,学习西学,是“中体西用”的积极拥护者。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循古通今,包罗万象,不仅包含传统的道德与知识教育,还包括身体保健与身体锻炼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人才,提倡广收、慎用的人才观,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晚清政府的一剂良药,他更是以善于培植、奖掖人才自诩。其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读书做大官,而是希望子孙能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他不但着重培养家中男丁,也十分重视家中女子教育,给男丁布置课业的同时也给女子制定了详尽的课程表,并不时进行询问与教导。他根据自己以往学习的经验与心得总结出了“速”、“熟”、“恒”、“思”四字学习法勉励子孙,希望他们在学习上能事半功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其观点不但是其子孙学习的蓝本,也是现代家庭教育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资料。
其他文献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储层为深—超深、致密—超致密砂岩气藏,且裂缝发育。为获得高产天然气流,裂缝性储层的加砂压裂改造成为必需的增产措施。在分析裂缝性储层加砂压裂难点的基
1994年,《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春风丽日暖华阳》的长篇通讯,由此拉开了上海市开展“凝聚力工程”的序幕;2003年,中共上海市委再次强调,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以加
奖赏结构是指群体环境中与成就目标有关的不同人际关系,可分为竞争、合作和个体化三种。这三种奖赏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关注必然要通过对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不断充实及完善的动态过程表现出来。为了使义务教育更好的落实和发展,以
胡锦涛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日本护国精神形成的原因;日本护国精神在唐宋时期中日交往过程中的表现;日本护国精神的影响。日本护国精神形成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
目的探究Neuritin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及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9月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成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英汉成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诸族间的民族关系,是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民族关系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突厥,是隋唐时期中国北疆地区
刘聪是我国新生代著名的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以艺术歌曲为主要创作方向,目前在逐步涉猎其它音乐创作形式,代表作《故园恋》、《鸟儿在风中歌唱》、《眺望》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