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652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佛教类文学著作,面世之初,少有人研究,直到考据成为社会风尚的清代,才渐渐为当时的文人学者所重视,从而掀起研究此书的高潮。作者杨衔之以渊博的知识,深远的见解,记录了北魏时期洛阳的寺院以及由此相关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历史面貌,让我们客观的领略这段历史。因此,《洛阳伽蓝记》因其特有的丰富文化内蕴,在古典文献专业领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论文的研究从作品本身出发,从文献角度去审视其文学价值以及作品反映出来的宗教生活。运用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从社会背景、作者思想等角度去透视作品。  本论文内容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洛阳伽蓝记》的研究历史以及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成果和研究空间。  第二章探讨了作者生平思想以及《洛阳伽蓝记》的创作。这里主要从三个部分去分析:首先,介绍作者生平,杨衔之的生平资料很少,我们从文献中偶尔露出的鸿爪泥勾中找到某些有关线索,作到知人论世;其次,通过探讨作者思想,作品思想的作者理念的折射,研究作品的首要是理解作者;再次,是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由此探讨作品的文献价值。  第三章分析《洛阳伽蓝记》的历史文学以及文献价值,杨衔之的历史观念确定了作品的历史地位,客观审视面前的这段历史,从文学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文献价值,让我们了解到志人志怪小说以及诗歌在北魏的发展情况。作为当时重要的文化交流现象,南北交流和东西交流一样在外交史上灼灼生辉。  第四章是《洛阳伽蓝记》的佛教典事研究。这里从两个方面去研究,首先,佛教与世俗的研究,其特征是佛教为迎合世俗而教规的世俗化和世俗受宗教影响显示出来生活的宗教花。其次,作品反映出来的佛教典事。这里佛教典事已经具有中国化的特征。  第五章是《洛阳伽蓝记》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对于认知作者作品和当时社会,都有全新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沈德潜是清代前中期极具影响力的诗人和评论家。他的多部诗歌选本对后世的影响颇深,每部诗歌选本都是集选和评于一体的著作。沈德满自幼深喜唐诗的倾向,对其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
针对综采工作面大倾角开采的工艺流程及存在问题,在初采期间通过调斜工艺的调整以及采用工作面防倒、防滑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In view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近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力图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新型人才,探讨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便是其中之
期刊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规划领域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重视和研究。积基树本,制定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并以此
期刊
本文针对工业微机控制系统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软件抗干扰对策,基于微机各部件的抑噪性能试验阐述了抗干扰程序的原理及方法。 In this paper, several effective anti-jamming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成为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游戏和教学内容较好地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阐述了应用教育游戏的优势,探析了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教育游戏的模式。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英语教学;优势;准备  为了实现英语普及化,新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小学生学习
屠隆是明代晚期一位重要的诗人、文论家、戏曲家。受明代中后期拟古与反拟古诗学思想的影响,屠隆的文艺思想尤其是诗学思想,可谓是复古与创新交融并举,甚为复杂。屠隆的复古论诗
十七年时期,大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形成了一个丰富坚实的长篇小说群落。人物是小说通过情节,依托环境表现的核心,这一时期二元对立审美模式将人物形象划分为正面和反面人物。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