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的编制原则,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编制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开展非器质性失眠症中医诊疗指南制定方法及证据评估的研究。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医共识的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而促进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疗法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加强失眠治疗效果;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便于操作的中医诊疗指南和方法,满足卫生事业的要求。方法:研究的文献对象为在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公开刊物发表的相关文献。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凡国内发表的研究中医药针灸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试验、临床观察、临床经验、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等均为纳入文献。主题词为“非器质性失眠症”、“失眠”、“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睡眠障碍”。根据预设的纳入标准对合格文献建立数据库,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对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共收录古代中文文献66本(手工检索到的各个时期对失眠的古代医书共有66本),现代中文文献3139篇。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医共识的非器质性失眠症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加强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在使用中医疗法进行医疗实践活动中的规范,加强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治疗疗效,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二轮专家问卷,中医病名“失眠、不寐、少寐”。辨证论治“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针灸治疗等统计结果S≥满分的50%,≥1。结论:1.引起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病因:检索相关文献279篇,合计提病因病机共6个,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阳不入阴、脏腑功能失调、营卫失和、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迈。2.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辨证分型:其中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心脾两虚(40%)、痰热扰心(25%)、心肾不交(15%)、肝郁化火(10%)、瘀血内阻(7%)、心胆气虚(3%)。3.针灸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选穴规律: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四条经脉的穴位,集中分布于四肢部、头颈部及腰背部。其中百会、涌泉、神门、三阴交、心俞、膻中、脾俞、内关、肾俞、四神聪、安眠、肝俞、印堂、太冲、照海、太阳是出现频次最高的16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