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MnO2纳米棒的MnO和Na-Mn-O新型材料的构筑及储锂性能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亟待开发出具有高容量、高倍率、长寿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更安全的充电电位以及较大的相对密度而受到电化学领域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其中,锰氧化物具有安全性好、锰矿储量丰富、克容量较高和环境破坏小的优点,而锰金属氧盐因具有多样性的金属离子及丰富的离子价态,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一样,其存在着体积膨胀/收缩系数较大、易团聚粉化、大电流循环性能较差等亟需解决的缺陷。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锰氧化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MnO作了结构改性研究,并首次研究了水合Na-Mn-O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以MnO2纳米棒为前驱体,采用有机酸辅助冷冻干燥法及高温还原过程构筑了双碳包覆MnO纳米棒,并通过高温烧结辅以碱刻蚀得到Na0.55Mn2O4?H2O纳米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表征了双碳包覆MnO纳米棒及碳包覆Na0.55Mn2O4?H2O纳米晶的形成机理及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其储锂机制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液相合成结合氢气一步还原法制备了双碳包覆MnO三维导电网络结构。此外,采用高温固相法及碱刻蚀手段得到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的水合Na-Mn-O纳米晶。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材料的物相、形貌、结构以及化学状态等进行了系统表征。(2)双碳修饰MnO三维网络结构相比于一维MnO纳米棒而言,显示出更加优异的储锂性能。其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充电比容量高达1165.3mAh g-1;在40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0圈后其比容量仍有471.3m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3.5%。此外,新型水合Na-Mn-O材料首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1015.5 mAh g-1的高容量;在40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2000次放电/充电循环之后,比容量仍高达546.8 mAh g-1。(3)对于双碳修饰的MnO三维结构,其锂化和脱锂行为表明,Mn2+进一步氧化为Mn4+和表面赝电容有助于增强可逆比容量;从MnO纳米棒到纳米虫状结构,再到纳米颗粒的结构重建实现了更快的转化反应动力学。突出的循环稳定性则归因于双碳组合修饰结构,其能够有效地缓解体积变化及MnO的聚集和溶解。对于新型的水合Na-Mn-O纳米晶材料,通过微分容量曲线和非原位XPS表征了充放电过程中的Mn价态变化过程,探讨了储锂机制;通过对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材料进行非原位XRD表征,首次探讨了结晶水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及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发病时伴有剧烈瘙痒,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该病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查找过敏原就成为了防
本文以生产上危害严重的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灰斑病为主要的防治对象,利用生防菌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的方式,筛选出兼防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灰斑病的生防菌株,并对筛选所获得的高效菌株Snef66与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Sneb207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Sneb253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同时添加助剂制成新型
基因组不稳定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因此而引起的基因拷贝数的扩增和丢失常常可能成为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分子机理。本研究旨在筛选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拷
海岸带是具有独特陆、海双重属性的动态且复杂的多界面生态系统。海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如铜、镉、铅、锌、汞、镍和硒等)因具有不可降解性、生物蓄积性、高毒性和环境可持久性
尺寸均一、高饱和磁化强度的MnFe2O4纳米材料因为其在磁共振成像、生物大分子分离、磁热疗和免疫层析检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中,在氩气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梦的关键所在,其建设和发展是惠及全民体育文化和身体健康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苏州市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江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体重、胸围、消化代谢、产奶量、乳成分、血浆生理生化指标及马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泌乳期伊犁马钙、磷适
目的 研究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的免疫表型特征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方法 1.对58例CML-BC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同期420例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上以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白质斑点或斑片状缺血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目的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探讨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多种脑血管相关临床因素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旨在通过寻找其危险因素,以延缓或降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预后。方法:选取20
目的:探究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尘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近3年来对尘螨单一过敏且行SCIT或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ST)满1年的AR患者,其中接受SCIT的病人39名,接受ST的病人33名。从鼻部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