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林语堂的小说Momentin Peking问世。在日本,Moment in Peking共有四个译本。Moment in Peking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而成的小说,在内容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相去甚远。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旧社会的上流人士的生活状况;小说的后半部分是写在抗日战争发生以后,人们在战争环境下的选择以及与命运相斗争的状况。小说提及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残暴,因此在日本饱受批评。但是,这并非小说的全貌,小说前半部分的描写,特别是小说关于中国文化要素的描写,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世界人民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偏见。因此,笔者致力于进行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日译本关于文化要素的翻译的研究。简言之,拙论将以同化异化的翻译理论为基础,对Moment in Peking的日译本中的文化要素的翻译进行研究。首先,拙论将从词汇的角度分析文化要素中的社会文化词汇和语言文化词汇;接着,笔者将从修辞法的角度分析文化要素中顺口溜和汉诗的翻译。希望通过本論文,对Momentin Peking日译本的修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加接近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使日本读者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借此为中日文化交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