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视野构成的复调文本——严歌苓小说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中国大陆门户开放,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到海外求学或打工。这股移民运动催生出了一批“新移民作家”,“新移民文学”这个概念由此而生。新移民作家往往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力求以平等对话而非一味仰慕的姿态面对西方异质文化。新移民作家群以女作家为主力军,而严歌苓是其中的佼佼者。对母国文化的回忆和反思、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质疑、对性别问题的关注,这三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几组对话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复调特征。   本文以严歌苓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为理论支撑,从身份、身体、性别三个角度考察了严歌苓小说中的三组对话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梳理美国华裔文学史并指出了严歌苓在其中的位置,同时交代了论文的理论背景;第一章从“文化身份”的概念出发,主要探讨母体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对话,论述严歌苓小说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第二章从“身体”的概念出发,分别从食欲、情欲、道德的角度来探讨严歌苓小说中人性立场与政治立场的对话,指出严歌苓对完整人性的肯定态度;第三章从严歌苓的“雌性”概念出发,主要探讨女性(自然)与男性(文化)的对话,通过分析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揭示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东方主义思想倾向;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严歌苓小说的复调特点,并指出对话意识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相对于客厅音响来说,电脑在效果这方面要相差很多,这也是许多音乐发烧友对电脑音响系统嗤之以鼻的原因。如果想在电脑上享受家庭音响的音乐,就要一下DIY了。下面,我们来将家庭中用于DVD等音响设备与电脑连接起来,得到完美的音效。    1 联姻基础  一般PCI声卡会有输出到喇叭(Spk Out)、从麦克风输入(Mic In)、线性输入(Line In)、线性输出(Line Out)和输入Midi讯号(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民族性及“文化身份认同”等问题尤其是后者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而美国黑人的特殊身份让他们与这一热点问题达成契合。20世纪的50年代到80年代,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时期,同时也是诗歌繁盛的王国。当茶与诗发生碰撞,别具一格的茶诗也就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陈贻焮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和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
青阳方言是笔者家乡方言,属皖南江淮官话。该方言区内的方言在语音形式上与官话相近,但是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现象,这些语法现象的形成应该不是独立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