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重大进展之一,在体外可将特异DNA序列呈百万倍扩增,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在HBV感染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大丰富和更新了人们对HBV感染的认识。通常HBeAg为临床判断HBV复制和传染性的常用血清学标志,HBV DNA主要用于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检测。近年研究发现由于HBV的基因突变可导致HBeAg阴性、HBV DNA阳性。这些病人体内病毒仍持续复制,可使病情继续发展,并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应用PCR技术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可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重新评价,有助于HBV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致病性的研究,进一步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和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鉴定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通过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试验有关指标(ALT、AST/ALT、白蛋白、A/G)及疾病转归的相关性。评价血清HBV DNA含量与慢性肝病病情进展的关系。并通过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证明血清HBV DNA含量在慢性肝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方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 91 例 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及10例拉米夭定治疗前后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并结合肝功能试验有关指标及病情进展进行相关分析,对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平均为 1.24E+05coPies/ml;血清 ALT 水平平均为326IU/1;血清AST/ALT平均为1.15;血清白蛋白水平平均为379川:血请A儿平均为1.3。血清册V mA含量与正常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k<0.00J。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炎(51例)、肝硬化(30例)、肝癌(10例)患者血清 HBVD N A含量分另为 2.0 E十 0 5 c o p i e s/ ml、3.7 2 E十 0 4 c o me s;/ml。2.OE+03copyis/ml。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均P<0.05)。感染 HBV乓1年、1—5年、5—10年、)10年血清 HBV DNA 含 量 分 别 为 1.72E+05copies/ml、S.99E+04copies/ml、7.36E+04copies/ml、1.26E+05copies/ml。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均P>0.05)。血清 HBV D\A含量与 ALT之间无相关性(r=-0.043、P>0.05);与血请AST/ALT 成明显负相关(r=-0.3I4、P<O,0门;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什-O.424、P < 0.01):与血清 A/‘G呈明显正相关(/=0.4 01、P < 0.0 U。拉 米 夫 定 治 疗 前 后HB\’DNA 含 量 分 别 为3.40E十05copies/ml、4.60巳+03copies/*1,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 ALT含量分别为 3SSIU/1、38IL/1,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州.001厂 结论:e 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仍有较高浓度的HBV复制。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HBV DNA含量逐渐降低。感染HBV的时间长短与血清HBV DNA含量无关。血清HBV DNA含量 2由高到低变化,与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无关,与肝脏合成等功能受损有关,预示疾病会向不良方向转归。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阶段,曰服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阻止HBV复制,减少肝脏功能受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