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global框架下动态数据服务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物流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PCglobal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EPC网络,以采用统一标准,保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识别、高效管理。针对EPC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按照用户需求,提供一系列数据服务。为保证服务和数据的安全,就需要一套访问控制机制来授予访问者不同程度的权限,并根据权限向访问者提供服务和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EPCglobal的背景和框架,对比了传统访问控制机制的优缺点,分析了EPCglobal下发现服务的需求、访问控制的要求。接着,介绍了EPCglobal下的应急物流系统,分析了EPC网络中供应链的特点,并提出了维护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的动态数据服务访问控制机制,将访问者的属性集合、供应链信息与数据的安全等级相结合,并考虑属性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计算访问者的安全等级,基于安全等级向访问者提供数据,以保障EPCglobal中的服务对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实现动态、细粒度的数据获取,很好地适用于EPCglobal下的数据服务。最后,实现了EPCglobal下的发现服务系统,以向外提供数据服务,并完成本文提出的动态数据访问控制技术的开发和验证。本文基于EPCglobal标准结构框架,研究了数据关系、动态服务访问控制机制,并实现发现服务系统,对外开放EPC网络下的数据服务。本文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EPCglobal标准结构框架,通过研究该框架下的动态服务访问控制技术,保证安全、细粒度地提供数据,为发现服务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思路。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的敌我识别系统大都存在如下问题:一次问答只能识别一个目标;必须及时应答任何武器的询问;安全性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首次将数字签名应用于敌我识别系统,提出一种基
日益增加的网络安全要求,不断地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尽管每一种技术都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固有的缺点却制约了实际检测应用中的效果,技术融合是提高入侵检测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