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背景下,我国土地利用程度、方式、结构等不断演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维持和推动人们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的必要保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以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浙江省特点,从生产经济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安全性三方面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对1996-2014年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评价。同时,对土地利用系统中的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得到土地利用系统未来“有序”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11个设区市分别进行上述评价与分析,最终得到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性综合结果及其时空特征。在指标权重确定上,采用熵权法和改进的变异系数法的综合结果。运用Grapher9.0软件绘制三角模型图以及Arcgis10.0软件呈现耦合协调度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分别经历了三个阶段,可持续水平偏低,2004-2014年基本维持在较可持续水平,但整体朝更高可持续水平方向发展;(2)全省生产经济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安全性耦合协调度由0.0975上升至0.4965,处于濒临失调水平。本研究所得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格局结果显示:(1)嘉兴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特点为经济引领型,衢州市则为生态改善型,其他各市基本为社会改善型,11市可持续状态均逐渐好转;(2)金华市和丽水市可持续趋势近年来出现倒退,即未来维持和提升可持续水平的能力较弱;(3)2014年嘉兴市耦合协调度为0.3367,属轻度失调,其他城市基本在0.5-0.59区间,属勉强协调。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三方面:(1)研究从可持续评价和土地利用系统耦合协调性两方面入手得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的综合结果,比以往的可持续评价更为全面、准确;(2)不同于以往研究将可持续状态分为5个层次,本文将三角模型划分出25类可持续状态及6类可持续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对地形多样、区域差异较大的浙江省做出评价,也更利于得到细致准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空间特点。(3)将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五大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生产经济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安全性三方面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