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交通与管道运输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受制于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和路权择优原则等诸多因素,交流电气化铁路与油气管道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往往选取相同的“公共传输走廊”进行铺设。作为强干扰源的交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会对邻近区域铺设的埋地管道产生电磁影响,严重影响其安全与能源运输。因此,研究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油气管道电磁干扰机理、分析不同影响参数对管道交流干扰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其干扰防护设计对降低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的交流干扰影响、保障管道运输与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电磁干扰耦合机理,同时基于电磁场耦合理论,推导了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感性耦合干扰电压和阻性耦合干扰电压的数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牵引供电系统与埋地管道自身结构参数,运用CDEGS仿真平台搭建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埋地管道电磁耦合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校验其牵引回路阻抗特性,将仿真结果同理论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计算精度。其次,针对直供和AT两种不同供电方式交流电气化铁路,分别从铁路侧、管道侧和公共传输区域土壤三方面影响因素出发,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机车位置、负荷特性、单复线、牵引网结构、钢轨泄漏电阻、管道防腐涂层、管道平行长度、管道平行间隔、管道交叉角度和土壤电阻率等不同参数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极值对上述参数的灵敏度。最后,针对屏蔽网、排流接地极等干扰防护措施,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屏蔽网设置间隔、屏蔽网结构、接地极设置间隔和接地极电阻对交流干扰防护效果的影响。同时,针对某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典型案例,通过开展现场测试、仿真模拟,结合埋地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标准分析其受交流干扰影响程度,优化管道交流接地防护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了管道受交流干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