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左心耳结构及功能、左心室充盈压、右心功能等参数,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预后,辅助临床鉴别射频消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治疗策略,提高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拟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2例符合入选标准且资料完整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组。将射频消融术3个月后至12个月期间内出现持续时间大于30秒的房速、房扑或房颤患者,归为复发组,共22例,其余30例手术成功患者归为对照组。术前应用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左心耳结构及功能、左心室功能、右心功能等参数。行电生理检查,并在透视及CARTO三维建模指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消融终点为经LASSO电极标测验证肺静脉-心房隔离成功,电生理刺激未诱发房颤,术毕。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来院随访,了解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此外,对于术后任意时间出现心悸或脉搏不规律的患者要求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记录心电图。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2检验。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表示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复发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心房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LAD、LAVmax及LAVmin均增大;LAEF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LAAVmin增大;LAAEF显著减低、血流速度方面LAAEV及LAAFV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左心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e’值减低;E/e’值升高,表示左心室充盈压升高。5.右心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TAPSE降低;TRV、PAP升高。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AEF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可以利用超声心动图相关危险因素参数筛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易复发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从而协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推荐联合多指标来进行术前筛查。2.左心房、左心耳容积的增大及功能的减低,均易导致术后复发。3.随着左心耳内血流速度的减低,术后复发风险增加。4.本研究支持术前评估纳入左室充盈压,提示当左室充盈压升高时应警惕术后复发。5.本研究支持右心功能参数对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6.射频消融术前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可或缺,左心耳排空分数可作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7.房颤患者左心耳的改变可能早于左心房,同时其功能的改变可能早于构型的改变。8.即便是持续性房颤患者,仍然是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