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亚胺纤维作为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因为自身拥有的许多优异的性能而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其表面的浸润性和和粘接性差,表面极性大,使得PI纤维的发展受限。多巴胺仿生修饰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方法,适用于任何基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且具有操作简便,无毒环保,可控性强等优点。因此本论文主要采用多巴胺仿生修饰的方法对PI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对纤维的二次功能化进行了研究。采用0.5g/L、1.0g/L、2.0g/L、4.0g/L的多巴胺浓度对PI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同时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多巴胺改性纤维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大,纤维表面逐渐形成了多巴胺的沉积层,在多巴胺处理时间达到24h,多巴胺浓度2.0g/L时,纤维表面沉积层的均匀性和平整程度最高。分子模拟结果显示,多巴胺与PI纤维表面分子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通过氢键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在纤维表面形成沉积层。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多巴胺改性的PI纤维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0.5g/L、1.0g/L、2.0g/L、4.0g/L的多巴胺浓度对PI纤维进行改性,同时研究了在聚四氟乙烯乳液中不同浸渍时间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0.5g/L多巴胺改性PI纤维,在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浸渍30min,耐磨循环次数可达到614次,相比原纤维有大幅提升。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多巴胺改性浓度对PI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4.0g/L多巴胺改性后的PI纤维表面能为43.52mJ/m2,该条件下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强度最大为72.70Mpa,较PI纤维样品提高了 32.1%,而异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强度最大为58.71Mpa,较原PI纤维样品提高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