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参与村务活动中的公民意识调查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一种新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经济的变革,而且还包括政治变革在内的全面的变革,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步。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促使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产生,为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取消了农业税之后,村民参与村务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民主、权利意识的复苏,责任、法治意识的增加,他们越来越关注着社会的公正,对建设美好家园充满憧憬。但是,由于我国公民文化的缺失,公民教育的滞后,村民的公民意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村民参与村务中的公民意识现状进行了分析,村民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权利上的依附性、阻碍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影响着村民的权利、责任、民主、法治和公共意识的提高,从而提出培育村民公民意识的对策。全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介绍了村民和公民的概念,对村民参与村务中的公民意识的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提出研究村民参与村务活动中的公民意识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村民的公民意识现状分析。调查了郑州农村的村民参与村务活动中的公民意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村民的公民意识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对策。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为村民的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为村民的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三是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为村民的公民意识的发展奠定素质基础;四是努力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村民的公民意识的发展形成社会土壤。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多样、社会的和谐都需要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思想意识日趋多元,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往对少数民族乡镇社会治理研究多从制度、政策方面进行进行,而实际上从
期刊
通常意义而言,公司有时为了适应商事活动细节的复杂性,准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与商事判断,需要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的生效作出另外约定。这种做法,实质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在商事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