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不断流动配置,经济产出不断增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种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给我们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国提出必须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据着71%的国土面积和28%的总人口,其发展程度对我国的总体发展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省市经济得到了快速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工业污染体量大、自然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且负荷过重等问题,阻碍了西部区域的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如何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形成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是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环境规制作为控制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经历“十一五”“十二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十三五”以来继续实施的环保政策后,西部地区的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因此,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是否使环境质量有所起色,环境规制的实施是否影响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生态效率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波特假说等理论,基于对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生态效率内涵的分析,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环境规制调节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改进后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从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运用2004-2017年西部地区11个省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Tobit模型,对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区域生态效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2)产业结构合理化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生态效率提高。(3)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负向关系,表明目前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效果不佳,环境效应未能抵消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4)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显著为正,表明环境规制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成立,在环境规制作用下,产业结构高级化越有利于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不显著,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不强,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提升区域生态效率。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证结论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2)发展绿色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向生态友好型转变。(3)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发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作用。(4)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持续生态文明建设。(5)加强对外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