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功能酵母的筛选及在川法小曲酿造中的应用

来源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曲酒是中国蒸馏酒独具特色的一类,拥有较高的销量,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小曲酒一直面临着口味寡淡、酿造机理不明确的缺点,不利于产品的升级与改革。浓香型白酒由于采用自然接种,续糟发酵的独特工艺,使得窖池中存在着许多功能微生物,这些功能性微生物大多都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本研究就此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结果如下:1.通过对浓香型白酒酒醅中的46株来自13个种的酵母进行纯培养发酵,并对其发酵液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以乙酸乙酯含量、总酯及风味物质种类为考察指标,筛选了一株代号为20C-128的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酵母。该菌在高粱汁培养基中经过7天发酵,乙酸乙酯产量能达到992.1894 mg/L,总酯产量能达到1395.1757 mg/L,并且能代谢多种酯类。随后将该菌株与工业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进行性能对比,发现该菌株碳源代谢更为丰富;虽然该菌在耐受能力上与工业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差异不大,但是该菌有更高的乙酸乙酯含量,酯的种类更加丰富。2.利用杜氏小管产气初筛与胁迫条件下产气复筛,以产气速率与产气量为指标,筛选得到一株代号为30A-136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随后将该菌与工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样条件下发酵,并对两株菌的发酵性能进行对比。首先对发酵液的乙醇含量进行测定,发现30A-136乙醇产量相对较低,但是与工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次,30A-136发酵速率更快,在还原糖转化为乙醇的能力上显著优于工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0.05)。最后对两者的发酵液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发现30A-136相对于工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具有较高的癸酸乙酯、辛酸乙酯产量,具有应用于清香小曲酒的潜力。3.对筛选得到的功能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进行混菌发酵,以研究两株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发酵特性,结果显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体现在两株菌混合培养时,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的数量减少,验证显示这种抑制是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纯培养发酵液对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产生的抑制;而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对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用较为复杂,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纯培养液对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长影响较小,但等接种量与等体积混合培养时,对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别表现为生长促进与生长抑制。两株菌在混合培养相对于纯培养有更高的乙酸乙酯含量和总酯含量,说明混合培养相对于纯培养能促进更多酯类物质的生成。4.在实验室规模基础上,将两株功能酵母分别制成纯种麸曲并添加一定量的市售小曲(0.6%)进行培菌与发酵(强化接种),对照组为未添加功能酵母的市售小曲(未强化接种)。从发酵过程小曲酒醅的理化特性、风味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同时建立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强化接种与未强化接种发酵过程酒醅风味物质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强化接种酒醅发酵结束时总醇与总酯含量都高于未强化接种,但未强化接种酒醅中挥发性酸、醛酮、杂环及烯萜类物质的含量却高于强化接种。强化接种会导致发酵初期乙醇和还原糖的量迅速积累,同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未强化(P<0.05)。为了探究强化接种对酒醅细菌群落的影响,运用传统分离法结合Illumina Miseq对两种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上进行分析,并通过PCOA及聚类分析比较酒醅之间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强化接种后,小曲酒醅可培养细菌数量减少。强化接种与未强化接种酒醅在发酵2,4,8天酒醅的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两种小曲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与理化指标、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对两种小曲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强化接种、未强化接种,在乙醇、酸度相关性上较为一致,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seudomonas、Herminiimonas与乙醇相关性较强;Lactobacillus、Weissella与酸度相关性较强;在糖化酶与还原糖相关性方面,强化接种与未强化接种中较为一致的微生物有Rhizopus stolonifer、Lactobacillus、Clostridiumsensustricto1、Terrisporobacter;在酸性蛋白酶方面强化接种与未强化接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没有发现相同菌株与其有相关性。在风味物质相关性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未强化接种中,Bacillus、Pantoea、Acinetobacte与小曲酒醅中主要的风味物质相关,是小曲酒醅中核心微生物;然而在强化接种中与主要风味物质相关微生物种类较多,与未强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过相关性分析,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Clostridiumsensustricto1、RikenellaceaeRC9gutgroup、PrevotellaceaeUCG-003、Terrisporobacter是主要的核心微生物,与小曲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呈正相关,值得进一步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对风味物质相关性研究还发现,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Pseudomonas在强化和未强化发酵过程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弱,推测其在酿造过程中对小曲酒风味贡献较小。为了进一步对小曲酒酿造过程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小曲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小曲酒醅中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强化接种对大部分细菌相关性较弱,强化接种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一些细菌为负相关;Pseudomonas对小曲酒醅中大部分微生物都显负相关,结合风味物质相关性来看,Pseudomonas或许对小曲酒酿造有不利的影响。最后对强化接种与未强化接种酒醅进行蒸馏,对馏酒风味进行对比,发现馏酒风味除了乙酸乙酯等其余少量酯含量得到显著增加外,其余大多数风味物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变,说明强化接种并不能改变小曲酒酿造的大环境,应从工艺角度或者是调整菌种复配工艺以增加小曲酒风味。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九三垦区地形多属丘陵漫岗区,以旱作农业为主。通过种植林带分割地块,存在大量顺坡和斜坡耕作,加之采取大型机械进行农业作业,农地水土流失严重,正确计算农地土壤流
为了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哈尔滨市按照资源类型、区域功能和经济特征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城郊型、平原型、山
双曲拱坝底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针对底孔部位结构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混凝土种类多、标号高等技术特点,通过对某拱坝施工工程中的施工模板规划布置及设计,混凝土下料控制、浇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和统一要求,新一轮修志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新一轮修志必须体现“欠发达”的特点和面貌。
小竹箐测区位于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的外围,贵州省威宁县的银厂坡铅锌矿区西南方向延伸部位,具有寻找铅锌矿的远景及潜力。会泽铅锌矿为我国主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是一个开采
iGame460烈焰战神X采用了非公版设计,在显卡的外盖部分融入可增强气流流通性的"鲨鱼仿生学"设计理念,配以高密度的散热鳍片及横穿式热管,散热性能出色。
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合作有关情况。我国的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
介绍了水文频率曲线与模糊数学耦合的水质评价方法,用水文频率曲线对水质评价参数的浓度值进行理论频率曲线的适线,得出各种频率下水质评价参数的浓度值。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
展会名称: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博览会(简称:书博会)主办单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
通过研究细菌与蝉翼表面纳米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人们提出了纯物理杀菌机理,即当细菌细胞吸附到蝉翼表面纳米柱状结构上时,细胞在柱间区域内悬挂延伸,细菌的细胞膜总面积急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