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应用”更名为“综合与实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主要课程内容之一,其教育内涵、教育价值以及课程目标又有了新的定义。在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一标多本”的局面下,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各有特色。本研究从数学建模的视角,分析与评价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7-9年级)具有使用量高,使用范围广,极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该版教材的“综合与实践”课题内容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学建模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研究北师大版教材该部分内容的使用情况、编写特色,进而对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提出合理建议。研究从问卷分析和文本分析两个方向出发,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问卷结果表明:师生对教材内容认同度高、兴趣大,但教学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应当通过开展教学培训、优化现有评价制度等方法改善“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文本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分析发现:(1)在数量方面,北师大版教材“综合与实践”三种不同数学模型的课题数量与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各专题知识含量的比例略有差异,建议教材适当增加几何模型课题的数量。(2)在文本呈现方面,教材在图文搭配方面值得改进,建议增加色彩鲜明、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的图表与情境,增强文本可读性与趣味性。深层分析发现:(1)在内容方面,教材课题类型丰富、内容综合度模型维度分布略有差异,“综合与实践”课题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2)在难度方面,不同模型的课题内容侧重于不同的难度因素,“代数模型”对运算和知识综合度的要求较高,而对问题情景与推理水平的要求最低;“几何模型”难度适中,各水平难度相当;“概率统计”对思维表达、推理水平的要求较高,对问题情境与运算水平的要求略低。(3)在学习过程及结果方面,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问题情境贴近生活,教材编写具有一定弹性且重视活动过程,但是在锻炼学生思维表达、引导学生反思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