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序列知觉中的近因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ychang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随机序列近因效应心理机制国外已有一些研究,其中格式塔理论对该效应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但是有关格式塔解释的以往研究只是证明了人们在知觉随机序列时首先把最近的几次呈现结果作为一个认知单元来看待,而未对人们切分认知单元时所采用的策略进行探索:其次以往研究没有进一步探索把临近一些结果作为一个认知单元之后的第二阶段所采取的策略,我们认为近因效应的产生确实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序列结果的连续与否切分序列,第二阶段在已切分成的不同的认知单元中采用不同的策略。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随机序列中的近因效应。在行为实验中,实验1(a)采用传统实验范式,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抛掷硬币结果的猜测并给予反馈,结果发现:(1)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不同时,人们通常把各个结果分别作为独立的单元来看待,大部分情况下做出随机性的预期;(2)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相同时,人们通常把连续几次相同的结果作为一个认知单元来看待,在最近猜测对错两种情况下分别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近因效应。当最近1次猜对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正近因效应即热手谬误,但是最近几次连续猜对时谬误减少乃至消失;当最近1次猜错时,对下一结果的预期出现负近因效应即赌徒谬误,并且最近几次连续猜错时负近因效应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实验1(b)在实验1(a)范式的基础上,把硬币抛掷的结果人为分组,发现被试对每一组的第一个结果做出预期时,实验1(a)中的各种效应均消失,该现象支持关于随机序列知觉的“格式塔理论”。在ERP实验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要求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抛掷硬币结果的猜测并给予反馈的实验范式,记录了不同局部格式塔单元中被试做出猜测时的脑电,发现: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不同时,做出重复前一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的预期比做出反转前一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的预期时诱发一个更大的P3,随后在400-500ms内,反转比重复诱发更大的负走向(LNC);在最近连续两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相同时,做出反转前一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的预期比做出重复前一次硬币呈现的结果的预期时诱发一个更大的P3,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随后在400-500ms内,重复比反转诱发更大的负走向(LNC)。该结果表明不同的格式塔单元采用不同的策略时脑电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它是当前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以往的研
午餐作为中国传统的正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幼儿营养摄入和健康发育,也直接影响幼儿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进餐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