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F、MUC2在巨细胞病毒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 ITF)、粘蛋白2(Mucoprotein,MUC2)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4周龄小鼠结肠中的时序性表达,并通过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观察ITF、MUC2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巨细胞病毒结肠炎时ITF、MUC2的变化,阐明巨细胞病毒结肠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4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毒组、GCV组3组。空白组:等量0.9%氯化钠腹腔注射;病毒组:一次性腹腔注射MCMV(TCID50=105.31/ml)100μl,从接种MCMV24小时后等量0.9%氯化钠每日1次腹腔注射;GCV组:一次性腹腔注射MCMV(TCID50=105.31/ml)100μl,从接种MCMV24小时后GCV60mg/kg每日1次腹腔注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三个亚组。观测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体重变化。以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PCR法检测结肠MCMV D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肠的ITF、MUC2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1.MCMV Smith毒株的TCID50=105.31/ml。  2.小鼠生长发育情况:病毒组小鼠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低于空白组和GCV组;GCV组发育介于空白组和病毒组之间,GCV组体重均低于空白组。病毒组体重在7、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V组体重在7、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肠病理变化:病毒组在第3天时结肠粘膜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充血、水肿;第7天时病理变化加重达高峰,可见溃疡形成,粘膜腺体结构紊乱;第14天时病理变化仍保持较高水平。GCV组在第3天时结肠病理变化与病毒组类似,第7天时结肠粘膜内可见溃疡形成,粘膜腺体结构紊乱;第14天时粘膜充血水肿较病毒组明显好转。  4.病毒组结肠组织MCMV-DNA PCR在第3、7、14天时均出现阳性条带;空白组结肠组织MCMV-DNA PCR各时间点均未见阳性条带;GCV组MCMV-DNAPCR各时间点出现阳性条带,但较同时间点病毒组,亮度明显变弱。  5.空白组结肠ITF mRNA表达在3、7和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ITF mRNA表达在3天时减少,7天时ITF mRNA表达增加,14天时ITFmRNA表达达高峰,三个时间点ITF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V组ITF mRNA表达在3天时增加,7天时ITF mRNA表达较高,14天时ITF mRNA表达达高峰,三个时间点ITF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空白组结肠MUC2 mRNA表达在3、7和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MUC2 mRNA表达在3天时减少,7天时MUC2 mRNA表达增加,14天时MUC2 mRNA表达达高峰,三个时间点MUC2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V组MUC2 mRNA表达在3天时增加,7天时MUC2mRNA表达较高,14天时MUC2 mRNA表达达高峰,三个时间点MUC2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MCMV感染后急性期可引起ITF、MUC2基因表达下调,恢复期ITF、MUC2基因表达上调。  2.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病毒复制,ITF、MUC2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能有效评估我国军人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的测量问卷,并对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方法:通过对睡眠障碍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心理测量学等方面文献的回顾与分
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自新时期之后迎来了繁盛的阶段,这种繁盛一方面是由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恰好借助政治方面的东风,迅速地在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
从西藏文学中着眼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入探寻,再到电影影像中聚焦于藏族个体的觉醒和族群希望的表达,万玛才旦试图把对精神信仰与现代意识的思考包裹在藏族文化的外壳之下,以
电影《闯入者》讲述了独居老人老邓强行闯入儿子们生活时遭遇了一连串悬疑事件,在团团迷雾中揭开了掩埋了几十年恩怨的故事.导演王小帅在电影中融入了悬疑色彩,为回忆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