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政策非对称效应实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0645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利率政策效应”这一主题,在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利率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对1993-2007年我国利率政策传导效果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阶段分析”和“对比分析”。在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导致我国利率政策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原因从行为主体的角度予以了针对性的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采用ADL模型与VAR模型两种检验方法“双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利率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检验,这相对于目前国内采用单一计量方法的研究而言,提高了实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对1993-2007年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实施及传导效果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将西方经济学者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现有的理论解释与中国经济的现实进行对照,吸取了前者有助于解释我国利率政策传导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体系自身的特点和中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挖掘出了另外一些有助于解释我国利率政策传导非对称效应的“特色原因”。在分析1996年开始的降息操作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佳的原因时,没有受既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仅将分析的焦点限于微观经济主体,而是在肯定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低利率弹性是扩张性利率政策传导的重要阻滞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央银行在政策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失误同样是弱化降息扩张效果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央行在不同的政策转向时期,应注意对利率政策信息披露度的把握。
其他文献
离岸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把非核心的业务转移到外国进行。离岸外包是产品内的国际垂直一体化分工,其基础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一脉相承,比较优势、要素禀
本文对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基础设施的内涵、范围、政府应尽的职责等内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等金融因素日益在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国内外众多经济学者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伊始,国外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在弥补地方政府财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债务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容易引发财政风险,甚至会导致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终危害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防范和有效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风险都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就笔者参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实践和前期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